二十多歲的孩子沉迷網絡不肯工作家長要和孩子溝通了解原因,是不是受到什么挫折在逃避現實或是其他原因。秉著多肯定多鼓勵的原則去和孩子溝通。
一、親子關系存在問題導致孩子成為網癮患者
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比如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
成績,不關系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很大,無處排解,只好尋求網絡世界。
有些父母對于網絡“談虎色變”,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幫助孩子更好利用網絡來為自己服務,“越壓抑,越反叛”,家長越限制,孩子越去做,甚至想盡各種方式去挑戰父母。
一些孩子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難以在學業上獲得成就和認可,父母又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導致孩子學業受挫,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而通過上網打游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
有些孩子雖然
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碰到問題時不善于與人交流,在父母老師同伴那里難以得到幫助、支持和理解,希望上網逃避現實。
二、家長需要看到孩子網癮背后的需要
當孩子有網癮,很多家長感到恐懼,害怕孩子怎么怎么不好,于是就拼命去糾正孩子這些行為,分析利弊、斷網、控制上網時間……但努力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效,又去找其他方法。
其實,這些方法沒有效果,并不意味著方法不可行,而是父母本末倒置,沒有看到孩子網癮行為背后的需要。當孩子內心的需要無法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只能通過網絡來滿足。
就像一個行走在沙漠中的人,他快渴死了,但身邊沒有水,如果這個時候有一瓶很臟的水,他會不會喝?會,因為不喝馬上就死,喝了還有活的可能。網絡的害處,孩子也知道,道理他也懂,這像這瓶水很臟,喝了會生病,可是他還會喝,因為他需要。
父母在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時,強制性控制網絡,強制性讓孩子去接受行為矯正,就像是在剝奪孩子最后的那瓶臟水,孩子會為了“活命”而跟父母拼命。
當孩子出現這種不良行為,父母首先是要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只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內心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在不得不到網絡的世界尋找。在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跟懂得孩子內心需要的咨詢師一起探討孩子遇到的困難,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孩子自然就會回到現實中來。
三、網絡成癮的心理咨詢
對網絡成癮者進行心理咨詢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成癮者現狀發現問題所在,看到其內心真實的需要,使成癮者內心有力量承認并正視這個問題,意識到其行為的危害從而主動尋求幫助,配合咨詢。在咨詢中,咨詢師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真正理解其內心,幫助其正向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其他成員的理解、支持、幫助是成癮者擺脫網絡的最有力的資源。通過家庭咨詢使其家屬掌握有效的方法幫助其逐漸擺脫網癮。
當成癮者內心有力量,針對其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其在行為上進行調整,這樣其才能做到,改善才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