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情況遍布孩子的各個年齡段,這一直是家長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學習任務繁重,孩子心理變化巨大情緒也變得不穩定,父母就更不知道該怎么去管教孩子了。青春期孩子
厭學家長們先不要慌亂,結合孩子這個時期的特點試著調整策略,相信孩子的厭學心理就會有所好轉。
青春期厭學的孩子家長如何教育?
1、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用情感激勵法、自我發現法、討論辨析法、實踐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求知是一種本能,但學習枯燥無味,必然壓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家長應該在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多下功夫,這是使孩子學得愉快、學有收獲的重要途徑。
2、讓孩子心情放松
青春期孩子還小,喜歡玩。你要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指導他做作業,跟孩子說話態度要溫和,不論他做錯什么都不要對他發脾氣,這樣你才能成為他的朋友,他也會愿意聽您的話。非常重要的是,對待孩子一定要耐心。
3、鼓勵孩子自信
對于那些
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越是臨近考試,學習的熱情和效率越高。但是,另外一些孩子卻截然不同,每次越是臨近考試,越是缺乏信心,甚至產生緊張、恐慌,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幫助他們重拾自信才是提升
成績的關鍵。
4、家長應放正心態
在當今社會,由于經濟和競爭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一些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一些較為苛刻的要求。比如,他們在考試中必須拿到多少分,排名必須在第幾等。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過重的心理負擔,更會對他們的健康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家長們在生活中應該擺好自己的態度,不要總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學習的機器,或者當成一個考試的奴隸。
青春期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有:
一,學校課業負擔過重,感覺課業壓力太大,而且重重復復的背誦,來來去去的習題,大大小小的考試,讓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挑戰和興趣。
二,在校與同學的交往出了問題,可能是孩子受到同學的欺負或誤會,與同學關系緊張、不融洽,讓孩子覺得進到教室會有壓力。
三,學習成績不佳,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孩子對學習的意義缺乏正確認識,社會上的不良信息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孩子有學習上的困難卻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
四,家庭環境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給孩子的學習情緒帶來消極的影響。當孩子在學習成績上的表現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僅僅停留在不停地批評、不斷地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不正確的歸因。再加上對父母不理解自己的不滿,孩子會更為消極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