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會有自己的意識,不再習慣于聽從父母安排。但如果家長習慣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拒絕與孩子溝通,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就會反抗,甚至跟父母大吼大叫。這一方面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另一方面也說明家長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變。對此,建議家長們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把孩子當成大人來對待。另外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么改變?
1、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有一對心平氣和的父母,孩子才會溫暖可愛。
2、平等教育。平時不給孩子過度的優越感,讓孩子學會平等地與長輩交流。
3、多關注孩子。大聲吵鬧是孩子吸引家長關注的最便捷的方式,當孩子發覺你忽視他,就會做點什么來引起家長的關注。平時多與孩子互動,讓孩子有機會表現自己,獲得認同,充盈內心。
4、引導孩子遇事先溝通。生活中讓孩子嘗到心平氣和解決問題的甜頭。
5、輕柔地和孩子說話。孩子總是在我們面前尖叫,做家長的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常常大聲呵斥孩子,別吵了,是不是心情煩躁時對另一半大喊大叫。
6、孩子音量過高時,耐心引導。當孩子影響到別人時,不要大聲呵斥,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對他做一個“噓”的動作,告訴他“這么大聲會影響到別人”多試幾次孩子就知道了!
7、對于孩子無理取鬧的大喊大叫,要有原則,要懂得給孩子立規矩。孩子無理取鬧?大喊大叫來“控制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打滾、尖叫著發脾氣。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妥協,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
8、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挫折發生時,及時疏導孩子,一起尋求解決辦法,教孩子用行動化解
焦慮。
9、孩子情緒不穩時注意分散孩子注意力。及時將孩子的怒火扼殺于搖籃。
10、孩子犯錯時耐心教導而非懲罰。強烈不友好的外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引起防御本能。
總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暴力壓制,要平靜應對,和孩子一起找發脾氣的原因,心平氣和地改正孩子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