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工作了以后不愛和父母溝通屬于是正常現象,也是出于不想讓父母擔心的原因。父母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去過分打擾孩子,給孩子留出自己的空間。孩子已經成年,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同時給予適當的建議,這樣才能更好的跟孩子相處。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以免孩子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后盾。
孩子工作了不愿意與父母溝通怎么辦?
家長要學會適時調整心態。孩子長大成人了,他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特別是男孩。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頂天立地的做事,不再依靠父母,甚至不給父母擔心。這時,說明孩子長大了,家長要學會適時調整心態。不能認為自己是孩子一輩子的港灣和保護傘。
學會適時放手,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孩子走上社會了,父母就是完成任務了,要關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然后父母自己想想,孩子走上社會后,不和家里聯系,首先要考慮的是家長自己本身。為什么自己的孩子連自己都不聯系了呢?父母平時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孩子是不是走上社會之后感覺得到了解脫,終于可以逃離這個家庭了,那就證明家庭里面本來就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首先要想的,是作為父母本身的問題。
一、當親子溝通無法順利時,家長先要靜心,讓自己情緒安和,才可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如果家長心中充滿著負面情緒,與孩子一交流,雙方都脾氣急躁,都處于緊張不滿的狀態,事情只會變糟。家長當盡量用和緩的語言疏導孩子,這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二、聆聽,在靜中觀察。聆聽,是對傾訴者最大的尊重。父母在傾聽時要安靜地聽,安靜地看,安靜地想,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完孩子的訴說,不隨意打斷,為聽懂孩子做好準備;傾聽時要與孩子有眼神的接觸,同時用簡單的語言來回應孩子,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三、接納,在探索中提高認知。在讀懂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背后的實質后,父母首先要接納然后引導孩子探索,通過提高認知來實現行為的改變,促成溝通目標的達成。不斷用孩子身邊的例子去引導孩子思考受歡迎的人還有哪些特點,從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去引導孩子。這樣的溝通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背后的實質,表達了對孩子的充分理解,同時又能引導孩子正面積極的價值取向,提高孩子的認知,溝通也很順利。值得注意的是,與孩子溝通時,要就事論事,不要老“翻舊賬”,一件一件的溝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