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和家庭親密度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離異家庭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質量較低,如果他們長期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孩子對情感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的疏遠,會導致孩子更容易產生交際
焦慮,甚至會讓孩子變得不愿意和人交流,這會打擊孩子的性格和自信心,讓孩子變得內向、敏感、自卑。所以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就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和關愛,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家長應該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給予他們足夠的情感關懷,拉近距離不僅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走出心理的陰霾。
1、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兒童從2歲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氣氛,不同的家庭氣氛會使孩子在思想、態度和一般行為中作出不同的反應。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發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鬧鬧,孩子常常處于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環境中,就易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問題。
在幼兒園里,我們常常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性格內向、恐懼、悲傷、
焦慮、冷漠或攻擊性強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他們常常為一點小事大哭大鬧,而且很難制止。這些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將會出現偏差。因此單親家庭要特別注意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2、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心理專家指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具有重要的影響,孩子會有意無意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單親家庭的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良的習性,如說謊、失言及不負責任等。不要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對待孩子,否則,壞習慣的不良影響,往往會使一個好端端的孩子漸入歧途。
可以經常帶孩子去聽聽音樂會,看看書畫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戲,等等,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盡快地從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3、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家長要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種情況,必要時可請年齡稍大的孩子對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參與決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要多鼓勵他們,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對家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使他們長大成人后能自覺擔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4、多為孩子創設人際交往的環境
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趨向內向和孤僻等特點,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為孩子創設一些人際交往的機會,是一種良好的矯治方法。
5、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都是必不可少的,單親家庭要努力去滿足孩子對這兩種愛的渴望。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單親孩子往往會在家庭破裂后出現心理異常,因此家長要重視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只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從心理困擾中走出來,逐步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