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全的和諧的家庭,良好的親子關系,會給孩子很強的安全感,對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有很大的幫助。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在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父親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這也就導致很多孩子和父親不是很親近。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會對父親產生抵觸心理。這種極端的行為,很容易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對父親的關愛,造成人格缺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何消除孩子對父親的抵觸情緒?
1、媽媽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詆毀爸爸。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不停地說對方的壞話,往往會激起孩子的敵意,降低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也會對父親產生抵觸情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會偏向媽媽,如果媽媽總是挑剔、嫌棄爸爸,孩子在內心里也會慢慢疏遠爸爸。父母和諧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才能成就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2、讓爸爸加入家庭勞動中,讓孩子明白爸爸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看到爸爸的存在感,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孩子相處。有些爸爸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讓孩子覺得家里有沒有爸爸都一樣。其實媽媽可以讓爸爸做一些家務,然后告訴孩子:“你看爸爸好厲害啊,不僅在外面給我們掙錢,回家還會給我們收拾屋子!”孩子就會意識到爸爸的重要性,更容易靠近爸爸,并且也會以爸爸為榜樣,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
3、讓爸爸戒掉一些不良習慣,并且抽時間多陪孩子。有些爸爸的小毛病是孩子不喜歡的,比如愛抽煙、不愛洗澡、不愛刮胡子等,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經常提醒爸爸,在孩子面前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帶孩子需要耐心,爸爸帶孩子難免會不耐煩或者很兇,要告訴爸爸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孩子跟你撒嬌跟你發脾氣其實都是需要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