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能夠促進親子關系,讓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想法。這里給大家分享三個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
一、描述客觀事實
即發生了什么事,我看到了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主觀的批判性語言。沒有是非對錯。
例:如果孩子的玩具隨意的放在地上,
主觀批判性的語言:你又把玩具搞的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
改為描述客觀事實:我看到你有五個玩具放在地上。
描述客觀事實是溝通的第一步。
二、正向的語言
我們的大腦只接收正面語言,不接收帶“不”字的命令。例如現在請你閉上眼睛,不要去想像一只猴子,不要想像一只正在爬樹的猴子。請問,你的腦袋里有出現一只爬樹的猴子嗎?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與孩子溝通時,如果你對他說:“你不要再玩玩具了,快去洗澡。”孩子聽到的多半是玩玩具,那就再玩一會了。所以有的家長會覺得為什么我說什么他都聽不到,他不是沒有聽到,只是他聽不懂再“不”字的指令。
如果讓他洗澡則只需說:“寶貝,你是現在洗澡還是過兩分鐘洗澡?”我們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讓他有所選擇,不然就變成了命令。
三、親子3F溝通法
3F是指:談論事實,分享感受,聚焦解決
還拿孩子洗澡的問題來說。
他一直在玩玩具,你叫了幾遍他還是舍不得放下去洗澡。但是現在8點半了,9點前他必須要上床睡覺。那么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首先談論事實:寶貝,現在已經8點半了,我叫了你三次你都沒有去洗澡。
分享感受: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你覺得很有趣,但是你還不去洗澡,我有點擔心你不能9點前睡覺,你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希望你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
聚焦解決: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想現在去洗?還是再玩兩分鐘?
父母永遠記得:有效的溝通的先決條件是和諧的氣氛;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告訴他正確的方法更重要。不要試圖去控制孩子,而要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