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7、18歲的年紀,邊界意識會很強,會和父母產生距離感,和父母的溝通也會變少。那就需要父母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同時,多和孩子談心,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
17歲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多聽少說,認同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想法
上面的三種錯誤的溝通方法,都有兩個共同的問題:家長沒有認真聽孩子想要說的、家長說了孩子不愿意聽的。家長不妨從認真聽孩子,先拉近和孩子的距離,聽他說說在學校和朋友之間的趣事,聊聊沒用的八卦或者聽孩子發發牢騷。最重要的是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給他適當的尊重和認同。
2、不要說教、不要爭辯,適當向孩子示弱
家長說些孩子不懂的道理、對事物的見解時,小孩子會覺得非常崇拜,但青春期的孩子卻會覺得很沒面子。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尊心了,家長的說教會讓他覺得沒面子,和家長爭辯時會特別在意輸贏,所以千萬不要用這種自己說爽了卻傷害了和孩子感情的方式溝通。適當向孩子示弱,以保護親子關系為第一要務。
3、挑一個合適的時間
家長和孩子聊天還要注意時間,不僅是自己的時間,更要注意孩子的時間,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玩游戲時即使你真的覺得他在“不務正業”也不要突然過去找他聊聊。換位思考一下,誰在自己被打擾之后還能立馬和對方推心置腹的聊天呢?如果真的想和孩子好好聊聊,不如找一個兩人都比較空閑的時間。
4、用“信件”的方式表達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很多心理、生理上的變化,有些話題確實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開口的,尤其是關于身體變化、談戀愛之類的隱私問題,家長不知道如何開口,孩子也覺得面對面的交流很尷尬。這時候家長不妨用一些不需要面對面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寫一封書信、發一條消息,既避免了尷尬又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