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家長們甚至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為了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完整的童年,不僅要教給孩子們文化知識,更要注重自保能力的培養。怎么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
孩子年齡還小,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對于哪些是能做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沒有界限,甚至因為無知沒有常識,去挑戰一些極度危險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家長作為有足夠豐富的生活和人生經驗的人,應該時常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來豐富孩子的社會經驗和增長孩子的見識,比如在日常看電視的時候,給孩子看一些因為不懂得自我保護而導致受傷害的案例或是社會新聞等,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這個社會是存在很多風險的,進而向孩子普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二、讓孩子學會拒絕,建立界限意識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了解認識自己的身體,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科普生理知識,教孩子學會尊重保護自己的身體。孩子需要知道身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別人是不可以在沒經過自己的同意下隨意觸碰的,任何讓自己感受到不舒適的肢體接觸,都是可以拒絕的,哪怕對方是你特別熟悉的朋友、鄰居、親戚等。讓孩子懂得對人講禮貌和保持自己的界限并不沖突。
家長在教育孩子尊重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其他人的界限,不要侵犯到其他人的權力和底線。
三、教育問題上家長要多和老師交流互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大部分對孩子的啟蒙教育都是由家長完成的,但是當孩子還處在幼兒階段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同時給孩子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達到家校的雙重培養,還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
家長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孩子在從學校的各種情況,把握孩子的實時動態,在家要讓孩子熟記大人的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家長的辦公地點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也要尋找一個顯眼的目標物及時告知家長,日常也要告訴孩子自救的具體方法,萬一碰到緊急情況,可以及時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