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17歲的女孩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人溝通,和同學老師等,如果社交恐懼并會伴隨著
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無法融入社會,逃避與他人的交流。家長應該多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從自我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
17歲女孩有社交恐懼癥怎么辦?
一、社交認知的建立。
通常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朋友,媽媽和孩子的友誼至關重要,和孩子建立穩固可靠的友誼,往往會成為寶寶未來人際關系的模板。孩子和媽媽是一種穩固依附的友誼,在這種關系中,孩子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擁有安全感和穩定感,同時也能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而這種關系正是良好社交的基礎,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和媽媽都是真誠相待,一個誠實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為孩子的社交提供支持。
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廣泛的交友機會,當孩子們一起玩耍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父母也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并親切友善地對待他們,也可以嘗試和孩子朋友的家長們成為朋友,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社交,同時也結識了擁有共同話題的朋友,父母的社交態度對孩子也是一種引導。
三、讓孩子學習和陌生人說話。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出于擔心不敢讓孩子單獨外出,比如擔心孩子闖禍,又怕孩子受人欺負,甚至經常在這件事上嚇唬孩子,時間久了膽大的孩子都變膽小了。淘媽認為,孩子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危險的,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這樣對社交能力的提高以及開朗性格的形成都是很有幫助的。
四、做好孩子的社交教練。
父母應該密切關注孩子在社交中的情緒變化,清楚自己孩子在社交群體中的位置。一旦發現孩子在社交中缺乏信心,父母首先要做的并不是鼓勵孩子去融入小伙伴,而是要花點時間教孩子怎么才能做一個好朋友。家庭是孩子天然的訓練場,孩子的社交既是成長的需要,也需要父母合理地去啟蒙。
五、對孩子的要求適當放寬。
對孩子的要求太苛刻,孩子也會漸漸地對自己要求變得更高,所以做事情變得更細致,但細致的背后,孩子心思會變得細膩、敏感,容易察覺到別人態度轉變,臉皮也會跟著變薄,而交際偶爾是需要厚臉皮的,別人越是拒絕越應該讓別人看到自己更好的一面,而不是退縮。
六、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
與人相處,禮貌為本。懂禮貌的孩子不僅有教養,還會擁有好人緣。懂禮貌的孩子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懂得分寸,知書達理,知道怎么做會顯得有禮貌,也能明白有些做法會讓別人不舒服。
七、培養孩子的特長。
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專長,讓孩子能夠廣泛結交朋友能夠成為朋友的人很多都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父母可以培養孩子多項專長,培養孩子養成不同的愛好,從而可以認識不同的朋友,廣泛結交好友,拓寬孩子的交際之路,讓孩子能夠在共同志向、共同語言、共同愛好的基礎上,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八、鍛煉孩子主動完成任務。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溝通,教孩子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鼓勵孩子主動完成任務,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去超市買東西,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柜臺結賬,教孩子要說些什么,注意些什么等等。世界都是善意的,周圍的人看到這孩子如此獨立,一定紛紛贊揚,無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就算孩子什么表揚都沒有得到,但孩子依舊會為自己的“長大”而感到自豪和高興。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顯得更加的大氣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