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大人會感到孤單,孩子的內心也會感到孤獨。如果孩子和父母說自己感到孤獨父母千萬不要一笑置之,這很可能是孩子的求救信號。那么孩子為什么會感到孤獨?
1、父母性格的遺傳
任何生物都能把自己的一些特性遺傳給后代,也就說,性格也可能會遺傳的。心理遺傳學認為,性格一半來自遺傳,一半來自后天。如活潑、開朗、冷靜、急躁、干練、悲觀等心智方面的情素,受遺傳影響很多。當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范圍面越寬,他的性格受環境的影響加深,趨向社會性。先天性對孩子整體性格的影響是相對的,后天的塑造是性格組成的重要部分。所以這方面的隱憂倒不必擔心太多。
2、缺少父母的陪伴
現在,因為許多原因,好多孩子很少就離開了父母,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問題。(下段引自本人博文隔代教育的四大弊端中的一小段)對孩子來說,父母只是電話里傳來的可聽不可及的聲音,是相框里那張一成不變微笑的照片,父母的擁抱他享受不到,父母的親吻他觸碰不到。每天只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那些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小孩。雖說祖父母的愛也很濃,但替代不了自己父母的愛。許多時,他的眼神是羨慕的,內心是孤獨的,對愛是充滿了渴盼的。
3、“宅孩”的增多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發展得我們足不出戶也可以不愁吃穿,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如今,宅已越來越向孩子們傾斜,電視機前是看動畫片看得忘我的孩子,電腦前是玩網游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越來越多的宅孩開始出現。此刻,他們也許玩得是開心快樂的,但長此以往,他們的內心世界會很封閉,孤獨的情緒會隨之蔓延。這也是現在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主因之一。
4、父母高高在上的家長作風
當家長的一貫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仰視和家長交流,那樣自然別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在家也自然不會與家長心貼心的交流溝通。沒有同齡孩子的陪伴,家長又如此高高在上,孩子的內心注定是孤獨的。
5、手機父母的存在
下班回家,許多家長會與孩子聊幾句后開始拿起手機,忽略了用真心陪伴孩子,感覺自己在孩子身邊就是所謂的陪伴,其實不然,當手機與你的親密程度超過你與孩子的親密程度,家長該反思自己的行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用心陪伴,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而不是只安靜坐在那里看著手機的名義上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