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自己做主了,有自己的情緒和判斷力,所以,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大四孩子。加之大四本身就承受著各方的壓力,神經比較緊繃,這時孩子需要更多的空間,需要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父母這時候對孩子哪怕是善意地嘮叨都很容易激怒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變得焦躁不安,這也就產生了很多家長說孩子說不得的情形。這個問題的解決還需父母自身的轉變。
大四孩子說不得,一點就著怎么辦?
1、了解原因,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在批評孩子時言語行為不當,那么就要真正做出改變,而不是要求他“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計較父母的態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該施加在對父母缺乏反抗力的孩子身上。同時也需要花相對較長的時間,懷著耐心與愛心陪伴、引導孩子認識到,他人的評價和態度并不是定義他的唯一方式,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方式。他有很多很有價值的特質,他應該看到自己的這些閃光點,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會轉變自己的心態和做法。
2、少說話多傾聽。當父母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時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指責糾正孩子,但是大四的孩子會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家長要接受時代在變化,兩代人的思想行為差異。首先耐心的先聽孩子把話說完,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在孩子說完以后,然后自己再談談自己的想法。孩子會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而且,父母也能夠完整的了解孩子的情況。
3、以身作則,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當中,父母也善于把控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孩子也會進行模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引發了矛盾,那么也要平心而論,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學會相互理解,盡量給孩子起到示范的榜樣。
4、適當的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發脾氣并不是突然之間爆發的,而是一個過程,家長在平時也需要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關注他們的情緒波動。理解孩子所面臨的困境,當孩子對自己提出一些要求的時候,父母也需要及時回應,不要總是敷衍,當他們不開心的時候也要和進行聊天,找到不開心的源頭是什么,然后進行疏導。
孩子的成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情緒是特別容易被激化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起伏的時候,多一些包容和引導,在穩定情緒的前提下,做一個有效的榜樣,教會孩子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那樣孩子才不會一點就著,對孩子以后的社會化發展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