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容易對親近的人發脾氣,哪怕是已經上了大學也會這樣。把負面情緒發泄在親近的人身上不但會傷害到自己還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這樣慢慢就會變得沒有朋友很難和人相處。看到大學的孩子這樣,家長也可以采取一些小的行動來改善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問題,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都大學了可還是動不動就發脾氣怎么辦?
1、孩子發脾氣,做家長的不能也跟著發脾氣,“以暴制暴”,用大人的脾氣去壓制孩子的脾氣,甚至對吼,當孩子生氣時,不要對他大喊大叫,大聲反駁等,這樣做只會增加自己的失控感,也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失控。其次,不要對孩子使用暴力,有些家長遇到孩子發脾氣時會是對其身體使用暴力,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關注孩子的情緒,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能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壓力。其次,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最好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感。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在合適的時候,找到合適的時間與孩子進行談話,并加以疏導。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也不必和一個叛逆的孩子硬碰硬。只要對其進行仔細的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3、如果家長非常暴怒,是不適合教育孩子的,這個時候雙方都應該冷靜一下,給彼此空間思考,因為暴怒下,容易失去理智,教育孩子只會針鋒相對,所以,暴怒中的家長需要轉移下注意力,留給彼此空間冷靜思考,等平靜后再跟孩子交談。
4、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是聽不進去父母的說教的,大道理這個時候也需要放到一邊。很多父母正值氣頭的時候,孩子一般都會察言觀色悄悄的不說話,等父母情緒平緩了,孩子再給父母解釋自己為什么會犯錯或者調皮。為什么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冷靜一段時間后再進行處理呀!當孩子正值氣頭的時候,如果父母不“服軟”,和孩子互懟,那么只能讓你們的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緊張。做父母,要學會以退為進,先給孩子足夠的冷靜時間,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后,再耐心的給孩子溝通和引導,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把你話聽進去。
孩子都大學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原因:
1.家庭環境: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愛發脾氣,寶寶就可能會學到發脾氣,所以平時需要注意盡量避免在寶寶面前表現出太多的情緒,以防影響寶寶正常的生理發育。
2.自身性格問題:
孩子的性格孤僻,不喜歡和人交流,就容易引起溝通障礙,導致在交流的時候無法正常溝通,從而發脾氣。
家庭教育是對于一個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孩子的脾氣會很好,如果一個家庭缺乏教育,放任孩子不管,孩子脾氣就會越來越怪,所以出現動不動就要發脾氣。
4.父母過于溺愛: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分寵愛,孩子想怎樣就怎樣,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無自理能力,過度溺愛,都有可能讓孩子養成很逆反的性格,如果有一點不合意,就會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