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高清a**址_最近在线中文字幕_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麻豆_日韩av一二三

當前位置:

主頁 > 教育問答 > 性格引導 >

愛發(fā)脾氣、大喊大叫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什么?

2023-03-27 16:47

已有條回答

心自由教育

2023-03-27 回答了個家庭教育問題
  朋友最近經(jīng)常跟我抱怨說:
 
  “孩子的脾氣真是越來越暴躁了。
 
  上一秒他還晴空萬里,下一秒他就狂風驟雨;
 
  一點不順心,他就撒潑打滾,大喊大叫;
 
  好言相勸,他聽不進去。以暴制暴,他反而越鬧越兇。
 
  真是拿他沒辦法。”
 
  其實,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的鬧脾氣的。
 
  孩子每一次發(fā)脾氣,都是對自己內(nèi)心情緒的表達。
 
  記得美國作家帕蒂·惠芙勒曾在《傾聽孩子》一書中寫道:
 
  “孩子喜歡在家里,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會表現(xiàn)得越好。”
 
  所以,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講道理”和“阻止”,而是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01
 
  “我想說卻說不清楚”
 
  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視頻:
 
  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小男孩莫名其妙地開始發(fā)脾氣。
 
  他在媽媽面前跺腳哭鬧,朝媽媽吐口水,打媽媽、罵媽媽、用椅子砸媽媽、大喊大叫……
 
  媽媽氣得朝他怒吼:
 
  “真搞不懂你!你到底為什么生氣?
 
  你要砸死我嗎?你表達清楚一點好嗎?”
 
  直到看到小男孩尿濕了褲子,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你是想要尿尿呀。”
 
  聽到這句終于說到心坎兒里的話,小男孩的臉瞬間陰轉(zhuǎn)晴,笑了起來。
 
  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教授MarcBrackett曾在自己的著作《情緒解鎖》中寫道:
 
  “很多孩子發(fā)脾氣都是因為無法精準描述自己的感受。”
 
  年齡小的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還不夠完善,還不能精準地表達自己。
 
  如果父母看不懂他們的需求,理解不了他們的行為,他們就會因為強烈的委屈感而大發(fā)脾氣。
 
  02
 
  “我希望爸爸媽媽重視我、關(guān)注我”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
 
  當孩子鬧脾氣時,如果我們不以為然地回應(yīng)他:“你又怎么了”、“別鬧了”、“夠了”……
 
  孩子不僅不會停止發(fā)脾氣,反而更容易失控。
 
  就像繪本《生氣的亞瑟》所描述的那樣。
 
  亞瑟想看電視,媽媽說“NO”。
 
  亞瑟威脅媽媽說:“我要生氣了。”
 
  媽媽卻忙著收拾廚房,絲毫不顧及亞瑟的情緒,隨口說道:“那就生氣吧。”
 
  結(jié)果,亞瑟心里的怒火一發(fā)不可收拾。
 
  他變成閃電,把房間內(nèi)的一切都打得七零八落;
 
  變成狂風,掀翻屋頂,吹走廣告牌、路燈和小汽車,把整條街都變得滿目瘡痍;
 
  變成臺風,把整座城市都卷入大海;
 
  甚至震碎了地球,造成宇宙大爆炸,讓一切都毀滅殆盡。
 
  亞瑟想要通過生氣引起媽媽的重視。
 
  可媽媽根本沒有看到他憤怒背后的痛苦,只是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說著:“夠了、夠了……”
 
  最后,亞瑟只能坐在一片廢墟里獨自傷心:“家里沒有人關(guān)心他到底為什么生氣?”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被忽視的憤怒”。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和重視。
 
  很多時候,他們發(fā)脾氣,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對,而是想要得到更多的理解、關(guān)注和重視。
 
  此時,我們不妨放下手里的工作,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用幽默的笑話逗一逗孩子,陪孩子玩一場枕頭大戰(zhàn),鼓勵孩子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心情……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guān)注,孩子才能真正的安靜下來。
 
  03
 
  作家雷布斯說:
 
  “孩子沖你發(fā)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nèi)心解決問題,我們應(yīng)該高興才是。
 
  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fā)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都有一座情緒冰川。
 
  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孩子的無理取鬧、亂發(fā)脾氣,都只是冰山一角。
 
  孩子真正的情緒,比如擔心、緊張、恐懼、無助、渴望……都隱藏在冰山之下。
 
  忽略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盲目地阻止孩子發(fā)脾氣,孩子的情緒就會被埋在冰山之下,積壓成疾。
 
  國家衛(wèi)健委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約有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心理研究也證明:童年里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的人成年后患抑郁癥的概率更大。
 
  所以,孩子發(fā)脾氣,其實是情感的表達。
 
  直面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陪孩子一起捕捉、接納并解決它,才是智慧父母的選擇。
 
  教育是愛與被愛的修行。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我們的愛與接納里陽光成長。

家庭教育百科

專注青少年家庭教育

上千名家庭教育導師1對1在線指導

Copyright ? 2015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202101611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滕州市| 克拉玛依市| 慈溪市| 浙江省| 云浮市| 道孚县| 黎城县| 威海市| 齐河县| 襄樊市| 清流县| 神木县| 平南县| 安新县| 阿拉善盟| 敦化市| 舒兰市| 怀宁县| 铜川市| 逊克县| 措美县| 齐齐哈尔市| 江门市| 焦作市| 平昌县| 海南省| 岱山县| 揭阳市| 五河县| 甘泉县| 来安县| 读书| 泌阳县| 彰化县| 扶余县| 波密县| 施秉县| 灯塔市| 郧西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