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活潑開朗可是一到了外面就不跟人說話,是不是孩子防備心太重的原因呢。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時候比較活躍,在外面就不愛說話,有時會躲避,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肯定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有關。而且,很多父母自己也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所以總是把責任怪在孩子身上。事實上,如果父母糾正平時的教育方式,孩子自然也會慢慢改變。
1、父母應該多教孩子說話,家里來了客人或朋友,就要告訴孩子應該怎么稱呼別人,應該說些什么,比如阿姨好,阿姨請坐之類的。這樣孩子多和不認識的人說話后,下次見到陌生人就不會害羞了。
2、有的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因為他太內向了,父母就要想辦法把孩子變得活潑一些,平時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或者去人多的地方走走,讓孩子學著能夠放開一點,不那么拘束。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聽過,但是做好的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說話,多和孩子交流,不要沉默寡言,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也許孩子不喜歡說話,就是受父母的影響,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了。
4、有的孩子放學放假在家特別喜歡看電話,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甚至一天,這就造成孩子長時間不說話的影響,也減少了跟同齡孩子相處的機會。父母對這種孩子一定要多加管教,少讓孩子看電視,多鼓勵孩子出去跟小朋友玩。
5、安全感也很重要,有的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對別人有一種防備之心,所以不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父母不要只顧工作、掙錢,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關心、呵護、陪陪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在乎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