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
成績不能強求,有的孩子
成績差自己就很在意,家長這時候再去責備孩子并沒有什么作用。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學霸,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擅長,有的孩子即使是很努力也無法在成績上體現出來。作為家長,是需要調整自己心態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孩子成績差家長心態怎么調整?
1、認清孩子、做合理的期待
以人口大省河南為例、假如每年出生140萬人、按照50%的普高錄取率、大概有70萬人可以上高中、這些學生到了高三、加上復讀人數、每年高考人數100萬左右。而據統計、在河南、985大學錄取1萬人左右。
稍微在腦子里計算一下、就知道孩子能考上985大學的概率有多低、就更不要說清華北大了。
而孩子的智商和學習成績遵循正態分布、真正聰明和真正笨的都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也就是說、我們絕大部分孩子其實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給孩子合理的期待。
而我們作為父母、理應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我們要放平心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對孩子合理的期待。
2、家長做好榜樣
在一次家長會上、一個家長提問老師、我家的孩子平庸怎么辦?溫文爾雅的老師聽了這個問題后、勃然大怒、他質問這個家長、請問您是有多不平庸?您身價千萬嗎?您是公司總裁嗎?您智商180嗎?如果都沒有、你又憑什么要求孩子不平庸?
家長在老師的一番質問下啞口無言。
有人說、有一種父母是最糟糕的、他們自己不努力、甘于平庸、卻要求孩子處處都要優秀、這種偽裝成親情的剝削、有時候比陌生人的傷害來得更嚴重。
為人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當強大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不如把自己變得優秀。
3、因材施教、發揮孩子的天賦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的教育不是用一種方法去教幾十個孩子、而是用幾十種方法去面對一個孩子
學校里、一個老師要管五六十個孩子、老師只能盡量照顧到大部分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可能本身很優秀、只是不適應當下的教育方法。
而作為父母、就可以針對孩子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生命的種子、有的是參天大樹、可以做國家棟梁、有的是路邊的青青小草、可以美化環境。而我們作為父母、就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盡量發掘孩子的天賦、充分發揮出孩子的天賦。
教育孩子、幫助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不要想著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不如努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