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心理建設最重要的一部分,兒童的發展應該是智力和心理的全面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應及時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干預措施,使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由于現代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小孩子也更早地承受來自學習和父母的壓力,容易受到
焦慮、抑郁心理的困擾。
1、 不要過多的控制孩子,給予孩子自主權。根據教養方式理論和控制理論,控制型父母的孩子由于父母不讓他們參與決策,往往對生活有失控感,而控制感低就導致他們為了尋求自己的某種滿足感而轉向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們作為父母更要不斷豐富自己,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把孩子當作平等的朋友對待,這樣就能減少孩子的焦慮。
2、對于膽小怯懦、優柔寡斷的孩子,需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促使其嘗試探索、冒險和犯錯,不懼怕承擔責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3、引導孩子專注于完成當下每天要完成的事情,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就像竹子那樣,雖日不見其增,但月有所長。同時,多帶孩子去挑戰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情,鍛煉他們的膽量和應對不喜歡的事情,讓他們主動承擔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讓他們的心態變得更好。
焦慮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孩子也無法避免。這這些焦慮或輕或重,都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會對孩子的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這就需要家長從孩子自身、父母教育、師生關系處理、居家環境等多個角度來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地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