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時候,從稚嫩走向成熟,面臨著生理的快速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相對滯后的矛盾,也是最容易產生困擾和心理問題的時期,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的問題,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偸潜憩F得非常情緒化。如果這段時間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很容易讓孩子在青春期變得更加敏感,性格也會變得偏激,這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青春期孩子情緒不穩定易怒煩躁怎么辦?
1、家長要注意心理上的調節
當青春期的孩子有情緒并且表現激烈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做到“一吸二洗三離”。“一吸”就是深呼吸,深呼吸有利于平衡內心的這種波動、
焦慮;“二洗”就是洗冷水臉,進一步去舒緩自己的情緒。
“三離”就是離開,離開其實是非常好的辦法,距離拉開了,沖突暫時平息了,等雙方平靜下來之后再做有必要的溝通,這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家長心理上的調節和策略上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2、設定合理的行為限制
給孩子們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并不等于放縱他們的沖動性和破壞性。父母要在接受孩子的情感的前提下,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約束,例如,要清楚地告訴孩子哪些是不能做的。這樣的限制,可以讓孩子學會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正確表達情緒。家長需要設定明確的界限,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們行為的期望,同時對他的情緒狀態表達理解,這樣才能讓孩子真的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幫助。
3、不要有打罵行為
當青春期的孩子用負面情緒來進行對抗時,家長如果打、罵,其實更是在向孩子傳遞家長討厭孩子表現出的不好的行為。因為孩子都會把自己的家長或者監護人當作模仿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跟隨身邊這些大人的表現學習模仿。
所以當家長打罵時,其實孩子是給孩子模仿其打罵的行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并且合理化了這些行為,這樣會更強化打罵,也就是家長所謂孩子暴脾氣的表現在孩子心目中的作用。
4、要了解孩子的感受
要先弄明白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要讓孩子明白溝通是要先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這樣別人就可以幫到他了。在和小孩聊天的時候,可以先說說自己小時候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讓小孩明白父母也是從小孩一步一步變成大人的,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
5、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精心的愛護,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知道自己是被愛護的,我們做家長的需要多和孩子表達我們的感情,讓他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大方、自信樂觀,逐漸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得平和,不再暴躁。
青春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更容易煩躁,父母的理解和引導能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請父母們在這個時候多些耐心,少些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