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在憤怒的時候,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自己的孩子,結果呢?不是被孩子惹毛了,就是自己發(fā)脾氣,自己的脾氣就像火上澆油,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每個父母都暢想過自己會做一個開明體貼的父母,但是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大發(fā)脾氣,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家長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人,變成一個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暴怒的人。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自身也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控制不了脾氣打孩子怎么辦?
1、先讓理性頭腦作出判斷
一般情況下,大腦在學習之前,其實會跳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一旦情緒無法控制,就會出現大問題。因此,最好先讓理性的大腦做出判斷,然后再理性地控制人的情緒。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處于極度不耐煩的情況下,讓自己冷靜幾秒鐘,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尊重自己嗎?
在發(fā)脾氣的過程中,你尊重過自己的孩子嗎?如果沒有,你應該怎么做?在平靜的過程中,理性的頭腦會思考并進一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先改變你的想法,然后你的行為才會改變。
2、用積極的話語代替消極的言語
當父母遇到孩子的問題時,他們會用消極的話來批評他們。負面的話語會讓孩子心中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無論孩子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父母都應該尊重他們。這樣,憤怒就不會升級,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口頭交流。
確保你的話是真誠的,不要消極,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反饋,即使你給孩子鼓勵,也應該更積極。平時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也要客觀地回答,進一步引導孩子去思考,最后一步一步,讓孩子成功。
3、相互合作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庭總是想方設法用強硬的方式去爭取孩子,讓他們暫時妥協。然而,這種方式往往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
與孩子一起工作是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找一些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當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歸屬感,慢慢地消化掉他們心中的負面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寶,用不會讓他們成長的方式批評他們,只會讓關系變得更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慢慢長大,所以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更主動,教他們尊重他人,懂得合作,努力成為懂事的孩子。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