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父母”這一行為表現(xiàn)與孩子處于青春期這一人生特殊階段有密切關系。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成人感和自主意識增強,開始強調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因此,在和家長溝通觀點、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不再會像小學生那樣一味地聽從家長安排和全盤接受家長意見。那如果孩子看不起父母怎么辦?
孩子日漸長大,他們的世界開始豐富多彩起來,家長如果不及時學習則會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滿足不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就會被孩子看不起。而家長也必然會對孩子超出自己觀念接受程度的行為而驚慌失措,震驚
焦慮。
其實,家長的知識觀念來自于過去經(jīng)驗,用過去的經(jīng)驗教育現(xiàn)在的孩子應對未來的社會生活,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因此家長自己要善于學習改進觀念,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斷增長的獨立意識與自尊心。
2.掌握溝通技巧切忌嘮叨
親子交流要注重尊重與傾聽,不要急于給出評判,發(fā)表不同意見時,不妨先跟隨孩子的想法,聽聽他的理由和分析,再慢慢地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互相交流、探討,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孩子獨立判斷與取舍。
親子交流切忌嘮叨。孩子最討厭的嘮叨有:
(1)小事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盡量讓孩子作主
(2)翻舊賬。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fā)孩子反彈
(3)否定孩子。經(jīng)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反抗
(4)引發(fā)孩子的罪惡感,如:“我們?yōu)槟阕龀隽硕啻蟮臓奚?rdquo;……這些嘮叨造成的壓力,都容易使孩子用看不起父母來保護自己。
3.表達關愛尊重其獨立判斷力
父母愛孩子需要表達關愛,但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判斷與自主行動的需要。例如媽媽擔心孩子著涼卻被兒子說“好土”,其實媽媽不妨在這些事情上隨孩子,讓行為的自然后果教育他:他自己著涼了,下次就會注意;如果怎么穿都不會著涼,表示他體質好,你也不用煩惱。只要是不至于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行為,你可以表達你的擔心與關懷,但一句就夠了,然后尊重他的選擇、判斷。這樣,孩子既能感受到你的關懷,也明白你無意壓迫他,就不會因為嫌你煩而看不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