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可以想象出問出這個問題的家長有多心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變得有思想有文化卻瞧不起孕育撫養自己的父母。然而問題的根源并不全在孩子身上。
思想觀念差距
親子兩代人成長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中,由此而獲得的社會知識、形成的思想觀念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等到孩子成長,即使親子兩代所處的社會環境相同,彼此在選擇、理解、分析、判斷信息等方面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孩子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這使得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儲備,的確極有可能已經超過了家長,這就使得部分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父母不如自己,從而產生看不起家長的心理。
孩子年齡特點
“看不起父母”這一行為表現與孩子處于青春期這一人生特殊階段有密切關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成人感和自主意識增強,開始強調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因此,在和家長溝通觀點、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不再會像小學生那樣,一味地聽從家長安排和全盤接受家長意見。而且,青春期孩子出現激素水平上升、情緒激烈化等特點,當遇到與家長意見不合時,他們更容易產生沖突和情緒波動,結果出言不遜傷害了家長。
親子溝通不良
家長時刻關注著孩子的生理成長,卻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變化,更沒有依據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地調整親子間的溝通方式。
事實上,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易怒,容易與周圍環境發生沖突,而由此產生的憂傷、困惑等復雜情緒又都希望通過與人交流得到宣泄、理解和幫助。然而,這些需要卻常常不能在父母這得到滿足,甚至還會因此而受到來自父母的批評與指責,這使得孩子一天天成長,與家長的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了。
正是兩代人思想觀念的差距,孩子在青春期的復雜心理,加上彼此間缺乏有效的心理溝通,使得雙方內心的不滿得不到及時化解,才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