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和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需要一種更有效的溝通方式才能打開孩子心扉,讓孩子愿意和你交流。高中時期的孩子自我,自尊心增強,渴望交流和友誼,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喜歡自由,不喜歡被束縛。家長就不定再像以前一樣,對孩子發號施令,告訴孩子不要做什么,要做什么,或者再三叮囑,把孩子的一切細節都安排妥當。
怎樣和上高中的孩子談心更有效?
1、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心理學家研究,高中生正處于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斷乳期,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斷發展,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們渴望獨立而又離不開父母的照顧,渴望被理解而又不愿主動理解他人,渴望找人傾訴卻又怕他人看穿自己,他們敏感自尊,又迷茫叛逆。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互相了解。
2、尊重孩子學會傾聽
雖然孩子的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做父母的應該尊重他們。父母不能不問青紅皂白,一味的指責批評,一味的要求孩子應該“怎么做”,而要多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家長平時多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多創造讓孩子說話的機會,認真傾聽,培養與孩子溝通的習慣。
3、更新教育理念
按理說,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只關心
成績而不關心他們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總是以大人的姿態居高臨下地說教。孩子進入高中,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如果家長依然采用小學初中的強壓式方法,必然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愿與父母溝通。
4、關心孩子身心健康
學習
成績很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父母過分關心孩子學習成績時,孩子們會誤解父母的關心。而且,高中生的課業負擔非常繁重,有些孩子難以承受,容易精神渙散,情緒不穩定。家長一定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給予心理方面的關注。
5、多換位思考
很多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是因為平時和父母傾訴自己的煩惱時,父母總認為那些事微不足道,殊不知這些事往往占據著孩子的心靈,孩子的成長更多依賴于這些渺小的東西。如果家長能夠以孩子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那么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憂樂,更好的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也能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夠及時被父母“看到”,孩子就會有意愿和父母溝通。
6、學會管理情緒
面對生活、工作中的諸多壓力,家長會產生負面情緒,要學會試著運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將其宣泄出去,如運動。憤怒的父母罔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會降低理性思考的能力,很容易對孩子動怒,出現“暴力”或“不理智行為”。會對自尊心很強的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就更談不上和孩子有效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