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差脾氣暴躁愛發脾氣,沒有人會一直容忍下去,慢慢地孩子會變得沒有朋友。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系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發現孩子以及自身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回應。面對孩子總是“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家長要怎么教育孩子,又不傷害孩子的心靈?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和最好的教師。通常情況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父母的密切關注,而人類的行為常常是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教訓。所以,經常生氣或者不高興的家長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暴躁的人。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這樣的環境,往往會讓孩子變得溫柔善良。父母的成長與孩子的成長相結合,給予孩子溝通的機會和必要的鼓勵,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不能“以暴易暴”
孩子發脾氣,做家長的不能也發脾氣,“以暴易暴”,以脾氣對脾氣,用大人的脾氣去壓制孩子的脾氣,甚至對吼,當孩子生氣時,不要對他大喊大叫,大聲反駁等,這樣做只會增加自己的失控感,也會讓孩子更加失控。其次,不要對孩子使用暴力,家長要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能通過行為或語言暴力來阻止孩子,用暴力制止只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更糟。
3.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各種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這是最有效的方法,當孩子的情緒穩定了之后,我們就可以跟他進行有效的交流,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然后尋求一個的解決方案。讓孩子知道管理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的心智慢慢成熟起來,讓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慢慢強大,減少發脾氣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