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喜歡大吼大叫發脾氣,各位家長回想一下,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有沒有對孩子大吼大叫呢?很多時候,孩子的壞習慣正是來自于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總是對孩子大喊大叫,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家長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人,變成一個情緒不穩定,容易暴怒的人。
初中生大吼大叫亂發脾氣怎么教育?
1、改變教育方式
有些孩子完全是因為父母的嬌慣才導致的壞脾氣,家長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對孩子過于溺愛,有些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是可以嚴格的拒絕。還有些孩子,是因為父母不夠關注,長期不在身邊。故意發脾氣引起父母的關心,家長可以自行針對孩子的情況,看看孩子發脾氣屬于哪種原因。
2、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孩子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孩子心理發育基本健康的標志。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思想沒成熟,有時表達方式不對,會影響和他人的關系。例如孩子因發脾氣與別的孩子爭吵打架,可能傷著自己和對方;沖著長輩和老師發脾氣則是不禮貌的行為;或者脾氣上來碰頭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理的。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采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泄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
3、注重溝通
孩子發脾氣,父母們就會將所有過錯都歸結到孩子身上,父母們總是會給孩子不停地講一些大道理,希望孩子能聽的進去自己說的話。但是,父母們在給孩子灌輸一大堆大道理的同時,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自己的壞情緒所困,無法學會將自己的情緒說出來,只能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
4、尊重孩子
多給孩子一點自己的時間,允許他們做想做的事情,但是不得觸犯法律的前提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以為自己是大人了,什么事情都想去嘗試,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大人的肯定和幫助。尤其是當孩子做出決定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所以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會讓他覺得自己和大人是平等的,也有自己的選擇的權利,這種尊重對他們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