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孩子習慣性地唱反調,不管別人說什么都要反駁,面對這樣的“小杠精”,家長要怎么糾正他呢?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經常跟自己爭辯,說的話都是一套一套的,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就會覺得幼稚可笑。如果孩子總是這樣,也很容易變得“厚顏無恥”,對父母的教育、批評麻木,以后說他什么都不會感到羞愧,也很難交到朋友。
孩子喜歡唱反調家長怎么引導?
1.理解孩子的行為和動機
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都是希望能夠感受到愛與關懷,當孩子成長到了某一階段,就想讓父母把自己當成大人一樣對待,希望父母給予自己尊重,減少對自己的責罰。但多數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認為用暴力解決才是最好的辦法。家長的生活經驗比孩子更豐富,所以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很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支持。假如父母能體諒孩子,孩子就不會那么喜歡唱反調,性格也會更和善。和父母逐漸達成共識,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
2.積極引導,避免提及不良行為習慣信息。
用“你可以速度再快一些”來代替“別磨蹭”,用“吃一些水果對身體更高”來代替“你不許吃零食”,這樣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孩子的腦海中就不會頻繁出現那只“白熊”。很多時候,孩子并非不知道正確的行為有哪些,但就是缺乏了一種讓他們保持行為正確的指令。
3.將指令“具體化”
家長在指示孩子時不要太籠統。過于寬泛使孩子無法理解或不知道如何去做,孩子就會選擇“聽不見”,甚至還會因為不明白指令的含義和家長頂嘴。例如家長對孩子說“好好吃飯”,但孩子根本不明白怎樣吃飯才叫“好”,自然就會忽略這個指示。但如果家長說:“吃飯時不要有太多動作,減少說話的次數,要盡量吃完不要剩飯”等等,孩子就會明白這個指令具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