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非要買東西家長是應該妥協還是堅決不買?很多家長這種情況下都會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但這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影響他們的未來成長。家長不能心軟,要懂得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并且告訴孩子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管買不買,請尊重孩子的欲望,家長可以不滿足,但是也要給孩子說清楚。
孩子非要買東西家長怎么應對?
1.從小讓孩子懂得,每件東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
建議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告訴他:每件東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家長要不斷和孩子講這些話,以建立正確的物質觀。也不要經常給孩子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以免刺激孩子的物質欲望,增強他們的虛榮心。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能給孩子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但是教會孩子樂觀、堅強、自信、獨立的生活態度,卻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2.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培養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如何得到幸福?就是制定一個目標,然后努力去做,并且達到,那一刻的成就感就是幸福感。所以,爸爸媽媽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在培養和提升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給孩子買一樣東西,先要考慮有沒有必要,然后再看是否讓他自己能掙到,而不是你送去的。比如,給他這樣東西,是和他學習上的努力有關。注意,是鼓勵他的努力,而不僅僅是
成績。或者也可以作為他展現其他良好品德的獎勵,比如他幫助了別人。
3.不管如何,都不應該給孩子家庭經濟能力之外的東西。
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提供的物質越多,孩子就越幸福,但事實往往恰恰相反!太多的食物和日用品不僅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反而會讓孩子的虛榮心膨脹,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有些家長竭盡所能,甚至縮衣節食,只為給孩子最好的。這樣做的結果是,父母自己壓力很大,和孩子溝通時容易有負面情緒,甚至因為孩子的事經常吵架,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失望的情緒,對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也會減少。
4.教孩子不要攀比,注重內在。
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外在的東西,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我一直相信,我們的出身是機遇,不是能力。所以當孩子奇怪為什么別的孩子家里買不起時,最好這么和他說:別人的爸爸也許還沒碰到賞識他的老板,也許是其他原因讓他暫時沒有更好的發展,并不代表以后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