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小偷小摸”的時候,家長們就會特別生氣
焦慮,還會擔心他會不會因此而出事。當一個孩子有了偷竊的行為時,家長不僅會認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還會感到丟臉,想要阻止。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往往會忍不住訓斥,甚至是打罵,但是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其實在孩子小時候這種情況家長耐心教育引導是可以糾正的。
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應該如何正確教育?
一、在孩子犯錯時及時批評
作為家長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就應該及時批評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如果家長一直不舍得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一定要及時批評他。同時也可以給予孩子一些懲罰,這樣孩子以后才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二、幫助孩子樹立物權觀念
有一些小孩子之所以存在小偷小摸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物權觀念,他們并不知道,未經別人同意就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偷竊的行為,所以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物權觀念,告訴孩子要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不可以偷偷把別人的東西帶走。
三、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也一定要去研究一下孩子的動機,有時候孩子是因為自己需要錢,而父母又沒有給足夠的零花錢,所以孩子才會去偷別人的東西,這時候作為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這樣孩子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有錢花,才不至于需要去偷別人的錢。
對于孩子的“偷竊”行為,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小偷小摸這種行為在兒童早期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想問題。他們只知道這種東西會給自己帶來開心,但是意識里邊對這種行為屬于偷盜沒有概念,他們是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好的。還有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溺愛,所以就會因為有父母的寵愛變得膨脹,這個時候因為有些東西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還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給的零花錢太少不夠花,在過于沖動的情況下就會選擇做一些錯事。家長理解了孩子這種心理后就更容易來教育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