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習不好的情況下,家長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補習班和補習,這種方法收效甚微。三年級的孩子什么都學不會家長要先搞懂原因是什么,是孩子不愿意學還是學不會。另外可以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孩子沒有智力問題,那家長就需要利用平常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因為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都是不一致的,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間長了,孩子慢慢就能跟上來了。
孩子上學什么都不會怎么辦三年級了
1、幫助孩子渡過心理適應期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學習
成績會有波動,而且會有很大的差別,家長應盡快找出問題所在,每個孩子的心智發育程度不同,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能會良好地適應下去,學習能力稍弱的孩子可能開始階段會有些吃力,需要加倍努力,父母不應該指責他們,而是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這個障礙。
2、要不要補課因人而異
到了三四年級要不要上輔導班,很多家長糾結于此,對于學習進度較快的孩子,如果他對某門學科有興趣,并且學有余力,那么在輔導班擴展學習、增加知識面是件好事;對于更多的中流學生,如果完成學校功課已占據大部分時間,甚至疲于應付,那么就沒太大必要犧牲更多的休息和娛樂時間來補課,只為了家長的“心安理得”,反而折煞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得不償失。
3、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多讓孩子體驗成功,逐步養成探索精神。孩子的學習方式就是善于融會貫通,而不是盲目激進,而是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學會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知識,題目“百變不離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將難題轉變為做過的、熟悉的題目。這樣伴隨著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慢慢會對難題消除恐懼感。
孩子三年級了上學什么都不會怎么辦?
1、父母的榜樣作用。
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非常重要,既要做孩子的榜樣,又要做孩子的導師。小學三年級學生每天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非常重要,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不能給孩子做反面教材。
譬如愛好看書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多的擁有閱讀的好習慣,筆跡工整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書寫規范、美觀。當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時,往往會潛移默化,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又怎么能讓孩子學好呢?
2、陪伴,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時,父母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讓你自己做一個學習的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比如說,給孩子買一套有趣的繪本讀物,雖然花不了多少錢,但卻能讓孩子學到很多道理和知識,還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在課外書中吸收正能量,以達到端正孩子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作用。另外要讓孩子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指導孩子按順序觀察。
3、要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主要是指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親疏關系,是親密無間,還是有些隔閡,甚至比較緊張,火藥味十足。有些家庭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父母可能比較少與孩子溝通交流,或者用不合適的方式交流,造成家庭關系不融洽。
在比較緊張的家庭關系中,父母對孩子的指導和教育很難進行。所以父母在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孩子的抵觸心理,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就無法養成。
4、鼓勵,讓孩子增強信心。
孩子學不會,往往因為孩子缺乏信心,
成績越差就對學習越沒有信心。久而久之,還會產生
厭學心理。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讓他們積極地展示自己,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這孩子表現的比較好的時候,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對學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學好。
5、家庭在教養方式上要民主和諧。
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于三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家長要根據目前家庭的狀況,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考慮孩子的真情實感,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然民主的環境,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鍛煉。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的學習跟從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正確態度、正視與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引導和約束都有著很強的聯系,要想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該進行調整和改善,才能有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