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很多都存在著教育
焦慮,家長會放大孩子在成長中的表現,比如當孩子
成績不好時家長就會特別
焦慮,擔心孩子的未來發展,擔心孩子沒有確立好人生目標……等等等等。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容易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家長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
1、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孩子成績不好,其內心肯定備受打擊,也會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也許孩子挺叛逆,甚至玩世不恭,可這些也許都是他在掩飾自己內心的虛弱感。這種心態和你的焦慮與擔憂,極有可能將孩子帶入惡性循環:越認為自己學不好,越學不好;越學不好越不想學;越不想學成績越差。
2、幫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極限。焦慮的家長總會對孩子抱有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個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放棄努力,甚至自暴自棄。如果家長能夠判斷出孩子努力的極限在哪兒,給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值,孩子看到了希望,那么他的成長和發展就更容易獲得進步。
3、防止孩子出現自卑情結。身為父母,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教育孩子讀書、書寫和計算,還應該為他們創造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和生活環境,這樣,孩子就不會比正常人承受更大的困難。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就感到絕望悲觀,不能因為孩子垂頭喪氣不思進取就產生挫敗感,更不能怪罪孩子沒天賦。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氣,應該培養孩子的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質,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4、幫助孩子合理規劃未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成績提升比較困難,除非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建議家長坐下來和孩子談一談他的未來,比如談一談保持現狀、成績下滑、努力進步分別可能擁有有怎樣的人生。
其實成績只能說明孩子某個階段的表現,并不能決定未來成功與否,所以父母也最好能放平心態,允許孩子不完美。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長們應該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們,而不是讓孩子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