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展興趣可以考驗孩子的情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但如果孩子對學什么都沒興趣怎么辦?那就是竭澤而漁,不僅不能支持孩子的學習,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
1.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條件和氛圍。
從硬件上來說,家里的環境布置得要適合學習,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繪本。大大的書架和書桌,大量的筆和本子,讓孩子隨時可以接觸到各種學習用品。成年人要以身作則,讀書寫字。孩子們都是愛模仿的,潛移默化地學習就成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2.多給孩子的學習綁定愉快的體驗。
具體來說,就是不給孩子的學習增加壓力,在學習上不指責、不批評孩子,切忌用孩子的短處去比別的孩子的長處,家長應該隨時注意到孩子的微小進步,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兒童缺乏自我意識,更需要父母的鼓勵與肯定。父母要善于發掘孩子的閃光點,讓他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他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得到提升。
3.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困難并提供有效的幫助。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他們自己無法解決又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時間長了會很受打擊,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家長要及時關注到問題所在并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對困難,讓孩子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找到成就感,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4.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周恩來很小的時候就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所以他才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熱忱。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容易沉溺于一時的享樂,大人要引導孩子看到一個更廣闊的的世界和更遙遠的未來。點燃他們心中的理想,把眼下的學習和他們的夢想結合起來,孩子學習起來會更加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