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健康的弱勢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是造成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之一。
厭學、抑郁、
焦慮等消極情緒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不僅會降低他們的生活滿意度,還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信心和迷茫,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家長,也需要學會怎么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
1、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家長盡量不要流露
焦慮苦惱,因為抑郁癥孩子對于身邊親人情緒非常敏感。大學生已經或者正要步入成年,他們身心并不健全,但是心理與社會壓力更大。這時候家長的引導與情緒的安撫至關重要。這對于家長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是挑戰(zhàn)就意味著機遇:家長可以借此機會了解心理學,向他人求教,多閱讀心理學文獻等來提升自我,平緩自己情緒,為孩子的轉變奠定基礎。
2、改善環(huán)境,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一個好的環(huán)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yōu)橛鋹偢小⑹孢m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huán)境中的生活、學習。
3、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huán)。應認真地發(fā)現(xiàn)厭學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4、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大一新生厭學抑郁的原因:
1.社交方面
比如社交障礙,不知道如何去和別人舒服的相處和溝通,難融入群體,幾乎沒有朋友,長時間處于壓抑的環(huán)境中。嚴重的話,甚至會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人交流,這些負面的情緒都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
2.自我價值認同低
大學里面優(yōu)秀的多才多藝的人有很多,自己各方面
成績一般不出眾,產生自卑無用的想法,或者其他原因。因此,他們在面對大學新環(huán)境時,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抑郁的心理特征,不能獲得自我認同,不能客觀地評價和認識自己,這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引導。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成長軌跡,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