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厭學的孩子,鼓勵比打罵更管用。當孩子
厭學時,有些家長習慣于說教、批評、指責孩子,這種態度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學。有時候孩子本身就是學習壓力大學不會厭學,家長再去打罵督促孩子學習,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惡性循環,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孩子,最終導致孩子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對厭學的孩子怎樣鼓勵?
1、提升孩子的學業自信
孩子
成績差,容易自卑,然后就沒有信心,結果就容易逃避和厭倦。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補習功課,通過孩子努力,
成績有了起色,自信就能慢慢提升。但是在實際行動中,要把學習目標設置的具體可行,孩子進步,家長立馬進行獎勵強化。
2、要多給孩子鼓勵
很多父母經常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試成績必須得考到班級的前幾名,這樣就給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是還是沒有考好的話,家長就拿自己家孩子的成績跟別人家孩子的做對比,這樣孩子就越來越不想學習,甚至父母有時候說的話,孩子會直接跟父母頂嘴,逐漸也變得叛逆起來了。父母要做的不是以分數論孩子的成敗,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這次沒有發揮好,等到下次就可以考好了。父母面對孩子考試成績,不應該是責怪孩子,孩子考好了要學會獎勵孩子,孩子要是沒有考好的話,父母這時就要學會鼓勵孩子,爭取讓孩子下一次能夠考好。父母要多鼓勵,少批評數落,才能讓孩子找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讓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未來的目標
中學生正是樹立職業理想的大好時機,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職業夢想,他便會有強大的行動力。對孩子進行目標指引,能夠激發孩子的斗志,讓他克服自己的厭煩情緒。
4、家長多輔導孩子學習
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只有學生學習提高了,才會使他們變得自信起來,那么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5、改善孩子學習環境
不良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不良的家庭環境比如:家庭不和、同學不睦、和老師鬧矛盾等等,這些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使他們無心學習。所以,要想讓孩子好好的學習就必須改善孩子所處的學習環境,請學校老師和家長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消除因學習成績不好而產生的厭學感覺。
6、父母可以嘗試改變一些模式
試著用一些孩子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例如,當出現問題時,應該先簡單地處理它。在發生沖突時,孩子往往不容易接受批評,但在這種耐心的教育之后,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事實上,它是一種教育的藝術和系統的學習。我們應該把孩子置于一個民主、自由、和諧的家庭環境中,使他能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據此加以糾正,而不是用有色眼鏡看孩子。
7、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
愛好可以對枯燥的學習進行有益的調節。不要一味強調孩子一直學習,當他不想學習的時候,拉著孩子進行鍛煉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對策。另外,畫畫,唱歌等,如果孩子喜歡,都可以適當讓他進行一些。
8、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成績了,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心情就會苦悶,就會無心學習,成績就會落下,最終變成厭學情形。家長需要觀察和溝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學習挫敗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后,給予補償。
怎么鼓勵厭學的孩子?
1、調整思維和溝通方式
孩子厭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力大”,當今社會,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考試制度,都在給孩子施壓,孩子必須在小小年紀就學會如何疏解壓力,否則他們就會變得性格暴躁、孤僻、軟弱或
焦慮。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家長不能隨時關注孩子的壓力值,在家庭生活中,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波動,孩子就會因過高的壓力值而厭學。
2、接納“不想上學”的孩子
當孩子把不想上學的想法表達出來以后,說明孩子對學校有著不愉快的感受。這時,父母不要對孩子說學校有多么好,說了也沒有用,因為孩子的情緒正處于不良狀態,是聽不進父母話的。如果父母選擇與孩子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將更有利于孩子理智地思考是否去上學這件事。
3、知道原因后要好好開導安撫
孩子年齡小,遇事少,很多問題想不通也很正常,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遇到的問題舉例子加以開導,安撫孩子的情緒,先不要著急送孩子去上學,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做打算。在此期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對策,勸說孩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之以利弊,讓孩子學會正確看待和面對眼下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