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孩子
厭學家長的處理方式也很重要,雖然不管是哪種方式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味地打罵,家長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說服孩子,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想要讓孩子回歸學校,找回學習狀態,給家長提供下面幾個建議。
1、家長要真正認識到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責任全在家長,與學校無關。相信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夠改變孩子,并且也一定會改變孩子,讓老師放下自己可能承擔責任的恐懼。
2、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增強學習動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能夠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地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3、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
成績所累。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學習的真諦,讓他們不再只注重分數,而是要重視學習的過程,增強他們的興趣。有了學習方法的引導,他們的學習就會更加的輕松,更加的快樂。
4、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理解他,明天他就要去上學了吧,他今天就開始看書了吧,以后就會有好
成績,父母不要那么想,這種事一定要慢慢來,父母要有耐心的,引導、陪伴孩子!
這就是需要我們去疏堵結合,就像人們常說的“手抓沙子”是一個道理。太用力就會絲毫不剩,只能是輕輕的,給孩子一個相對放松的空間,讓他體驗社會的復雜,生活的艱辛,如此才能激發孩子向上的動力和決心!
對于厭學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怎么做?
1、與孩子進行溝通
我們平時與孩子溝通時,學習方面的較多,其他的方面的詢問的較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到來,漸漸地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有很多話題不想與家長們溝通,在內心不斷積累,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家長們應該改變溝通方式,換個話題與孩子開始交流,逐漸打開話匣子,讓孩子愿意主動地和你去傾訴,這一點非常重要。
2、審視孩子的學習態度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平時完成的作業,字跡是否公正、課本知識點的梳理等看出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大多家長只看重結果不看重過程,得知孩子成績優秀排名較高,就心安理得不再過問。與成績相比,學生的學習態度更為重要,而學習態度又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只要養成了好的讀書習慣,讀書的態度就會變得很好。
3、觀察孩子行為動機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脾氣暴躁不穩定,情緒比較難以控制,稍微不開心就發火,容易激動,有較強的逆反心理,不論是在學校或者家,感覺受約束,沒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在家可能會和父母吵架,在學校經常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愛找借口。面對不想去學校的問題,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實心理以及他們的行為動機,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幫助自己的孩子。
4、與老師進行溝通
家長們只能看到孩子在家的一個狀態,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無所知,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老師這座橋梁,對孩子進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首先我們要接受老師的教學理念尊重老師,多于老師進行溝通,積極參加學校的相關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