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孩不愛讀書,將學習放在一邊,并且總是找各種理由自我安慰,說自己學不進去、不適合學習啊之類。學不進去不是放松學習的理由,關鍵還是看自己想不想學,想不想認真學。孩子們在讀書時往往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知道學習關乎他們的未來,自然而然就會逃避學習。家長應該能理解孩子這樣的心理但不能縱容,不能任由孩子懈怠逃避,否則孩子會慢慢地對學習不再上心。
當孩子說自己學不進去了怎么辦?
1、適當放松學習壓力
我們要告訴孩子當自己遇到一些大幅度的學習壓力,這個時候可以放下書本,多去教室外面走走,避免出現更多的心理負擔,這樣也就減少了
厭學的情緒。但是在保證學習時間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的成果。
2、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以及重要性
父母為什么送孩子讀書,其中的目的你比孩子更加清楚,可孩子不買你的帳,他們只是活在當下,并沒有想得那么長遠。所以說,你可以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目的是什么,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從中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3、不要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很多父母一心想要孩子為自己能夠爭口氣,于是就從小對孩子要求就特別的嚴格,這樣其實是會導致孩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的。孩子上學期間本身就有一些壓力,父母要是不能考慮孩子,給孩子強加一些別的壓力的話,就會讓孩子感覺到特別的累。
4、指導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合理安排時間既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可以使得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它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他們每天并沒有做什么事情,不知道時間花在哪里了。
孩子學不進去家長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起到對孩子的引導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做什么孩子都會跟著模仿,如果父母在玩手機要孩子學習,孩子怎么可能會學習呢?
所以父母應該多引導孩子,與孩子在一起時和他一起看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能夠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2、調整學習順序
很多時候孩子說看不進書、學不下去了,大抵都是因為他要學的東西被潛意識判定了不夠重要,不著急,太簡單沒壓力,太難了根本搞不定,讓他覺得放一放也沒關系。
累計到最后什么也干不了,因此對于學習,學不進去的孩子可以將這些分成四類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的,不太急的,優先搞定那些又急又重要的,然后逐個擊破。
3、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得先要有自信心,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更有效地主動學習。
父母們可從下列幾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不要讓孩子學習超過他能力太多的事,給孩子多一點成功的機會。
其次,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學習和練習,不要嫌他慢,要讓他有機會重復練習。
此外,多鼓勵、多支持、多陪伴、多關心,少干預、少責罵、少代勞,并多包容孩子幼稚的表現和想法,如此,才能使孩子更有自信而更有學習的動力。
4、降低學習內容的難度,循序漸進
事實上,就算是再優秀的人,有時候也會跟不上節奏。這門功法,實在是太難了,遠遠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針對這樣的現象,家長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先從簡單的開始,積累一些成就感,循序漸進地去提升難度。而不要上來就是一本厚厚的,枯燥深奧的專業著作。其次,要懂得拆分學習任務,減少每次學習的難度。比如,太難的內容就要注意減少每次學習的時間長度。
5、正確的引導
這是個很籠統的問題,不太好確定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只能依靠科學的方法來引導。什么才是科學的方法呢?簡單的說就是在道理上能夠使人接受,在效果上能夠顯而易見,在結果上就夠達到目的等等。
這就需要在教育教學的具體行動中,全面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能力大小,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地進行思想疏導,耐心細致地進行幫教,努力消除孩子心中的負面積垢,讓孩子真正明白為什么學習和為誰學習的關鍵問題。
身為父母,絕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動不動就用粗魯的語言來訓斥、用棍棒來對付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是非常不對的。要多給予孩子們一些溫暖和關愛,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多與他們進行交流,縮短他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化害怕為親近,更好地與父母說出一些知心話,進而增強他們之間的信任。
6、有學習偶像
其實,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有一個榜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過,這個明星必須要有正面的力量,他可以是一個名校的畢業生,可以是一個有才華的明星,可以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還告訴小孩,要想像自己的偶像般出色,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努力讀書,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選擇。
學習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件很枯燥的事,但也是必須去做的事,孩子們需要這樣的機會來克服他們在學習上的惰性,克服他們的弱點。在這一點上,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學習”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不能強求,而是要讓孩子真正地為自己而學習,從而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