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學習的確應該爭分奪秒,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神經繃得緊緊的,一刻不敢松懈的監督孩子學習。但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厭倦,甚至厭惡學習。而且被動地學習效率低下,不但不能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反而會讓孩子產生
厭學的心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勝過二十四小時監督,怎么讓孩子主動學習,愛上學習,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中學生如何主動去學?
1、多夸獎少批評
夸獎和批評是很多家長督促孩子學習的主要方法,要注意多點夸獎,少點批評孩子。每次學習進步一點,家長就要給予夸獎
成績,發揮不理想時要問清楚原因,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對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2、適當調整學習時間
當孩子對學習不太感興趣時,安排,孩子做功課的時間不要太長,可以把作業拆分成幾個小的部分,孩子完成其中一部分后,適當休息幾分鐘,活動活動,吃點水果等,再做下一部分,每次學習時間短一點,讓孩子有喘息的時間,這樣不但效率高,孩子還不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
3、言傳身教,與孩子一起學習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主學習的人,家長首先要熱愛學習,給孩子做出表率。這是身教。然后你去要求孩子不能看電視玩游戲,要去學習,這時候,你也要把手機丟在一邊,一起學習。你不能自己玩著手機打著游戲,然后嘴上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這勢必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也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有效措施,因為孩子有了具體的學習計劃以后,就不會覺得無所事事,隨意地浪費時間,父母要指導學生制訂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案,既要保證質量,又要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這樣做就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還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5、讓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就會有興趣繼續學習。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家長的關注和認同,那么他學習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也會不斷提高。所以當孩子真的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時,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
6、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讓孩子參與制定旅游計劃,他就會開始了解當地的氣候與風景;帶孩子走入大自然,他就會有了認識新事物的興趣,在目前不能出門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比如講故事、猜謎語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趣和熱愛,自己主動的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