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苦惱:
孩子玩手機就像著了魔,放學后不是自己窩在沙發玩手機,就是窩在沙發看家長玩手機。
你不管,由著他玩,他能不吃不喝玩好幾個小時。
你好好說,人家完全聽不進去。
你強制沒收,人家立馬來個原地撒潑打滾、兔子蹬腿。
甚至,還有孩子因為手機和父母大打出手:
之前就有一名10歲的男孩在手機店內對母親拳打腳踢,起因就是父母不同意給他買手機。
“你敢不給我買手機,老子打死你!”
現在很多家庭中,手機已經被父母視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說是洪水猛獸也不為過。
手機確實是太容易上癮了。
別說孩子,太多成年人刷起手機也都把控不住,畢竟隊友沒了手機,可能連shi都拉不出。
寧愿不帶紙,也得揣上手機。
調查顯示:
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5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80%。
孩子玩手機這件事,算是當代父母或者說是老母親的集體
焦慮。
如果孩子還小,一切都來得及,請從孩子一開始接觸手機的時候,就制定好規則,讓孩子對“玩手機”這件事“有法可依”。
如果孩子已經對玩手機這件事有了明顯依賴性,那請做好這幾件事,也不怕孩子戒不了手機的癮。
01
給孩子提供多樣化的娛樂選擇
你有沒有觀察過,孩子都是什么時候,最容易玩手機呢?
是無聊的時候。
如果有一個小朋友和他玩追追跑跑的游戲,或一起跳高做刺激的事情,孩子絕對想不起來玩手機。
但當他一個人無所事事的時候,就很容易說出“我想玩會手機”。
我女兒是很少碰我和他爸爸手機的,因為我們手機里幾乎就沒有什么可娛樂的app。
對于她來說,手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遠沒有家里的繪本、桌游、樂高等好玩。
而且,我和爸爸下班回家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娃。
和孩子一起做游戲、親子閱讀,對我們來說是特別珍貴的。
所以,戰勝手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在孩子空閑的時間里,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02
提供優質手機內容
在玩手機這件事上,常常會出現兩個極端:
一是管不了就放任為之,甚至把手機當做哄娃神器。
二是“談手機色變”,因為太明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了,所以不管孩子怎么哭鬧堅決不給孩子玩。
但是,這兩種都不可取,前者不用多說,后者則容易引發“禁果效應”:
即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你越是鐵腕手段,孩子對手機的渴望也就越大。
其實,對待手機,也是有折中策略的,那就是有篩選的,給孩子提供觀看內容。
我個人不推薦給孩子看短視頻,如果孩子非要看,可以選一些有積極作用的優質動畫片、紀錄片。
你會發現,越是高質量的內容,越不容易“成癮”,越是沒營養的內容,越是讓孩子們停不下來。
03
學會拿走手機的技巧
我不止一次寫過,關電視、拿走手機,千萬別來硬的。
我們看屏幕時,大腦會產生讓人放松和快樂的多巴胺。
它同時會切斷孩子思考或者接受你溝通的路徑。
如果強制且突然打斷,身體中的多巴胺水平會快速下降,這確實能在身體中產生一種類似疼痛的感覺。
雖然你沒有真的打他,但是從神經學的角度講,這就是他的真實感受。
所以,某種層面上來說,強行切斷對孩子是有害的。
因此,想拿走孩子手機時,可以分這幾步嘗試一下:
1.坐在他旁邊陪他30秒、一分鐘或更長時間,只是看看他正在看或正在做什么。
2.問一個關于動畫片或游戲中發生的問題。
3.一旦你創建了一個對話,你就創造了一座橋梁——從屏幕回到現實世界,激素不會自由落體,因此娃不會聲嘶力竭。
4.跟孩子談談,下一步的活動計劃,是該吃飯了,還是要洗澡了。
5.然后一起享受關掉電視后的時光。
孩子的欲望絕不是單靠打壓就可以消除的,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合理地對待、使用手機,而不是被手機控制。
當然這件事,首先你得先做到。
若是你下班到家倒在沙發上就掏出手機刷個沒完,又憑什么要求一個幾歲的孩子做到不碰手機呢?
在你沒做到的前提下的禁止或要求,在孩子看來都只不過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強權打壓,是不公平的,根本不是為了他好。
孩子基于這種認知,無論你說什么他都不會聽的。
所以,孩子玩手機成癮這件事,是需要全家一起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