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很微妙,上學期間經常會遇到一些孩子因為缺乏社交能力而被其他孩子孤立甚至排斥。當孩子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時,孩子就會產生
焦慮和恐懼,嚴重影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化發展。因此,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溝通,同時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這不僅是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更是孩子日后生存和發展的必備素質。回到最初的話題,
孩子在學校被孤立了應該如何疏導?建議每個家長都學習下。
1、反省自己,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內向、不善于交際、膽小、害怕、自卑等性格特點,多半是自己沒教育好孩子,或者自己內向、不善于交際,從而影響了孩子。
2、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被孤立實質是變相的欺凌、傷害、壓迫,對孩子身心殺傷力頗大。由于制造者隱蔽而可不擔責,往往會在暗中持續進行,一旦被同學長期排擠、疏遠,孩子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缺乏自信、精神抑郁,社交恐懼等等,所以發現苗頭,就要用心關注,力爭扭轉局面。
3、詢問孩子,從孩子身上找原因。
如果是孩子調皮,搗亂別人,要說服、教育孩子。如果是別的同學故意不理會或者欺負自己家孩子,就應該找班主任,讓老師幫忙說服教育那些強勢同學。
4、傾聽和接納。
一旦發現孩子有被群體孤立的傾向,家長應先傾聽孩子的苦惱并告訴他,自己認同和接納孩子的感受,感受到和他一樣的傷心或者不快樂。
與此同時,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很多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這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歷練,不一定是壞事情,而且你會站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解決這個困境。
5、教孩子一些交際技巧。
孩子上學時,給孩子帶一些小玩具、圖畫書或小零食,告訴孩子下課時,跟同桌或其他同學一起玩,一起吃,別的同學就喜歡和歡迎自己家孩子了。
6、和老師溝通。
和老師即使溝通,分析孩子被孤立的原因。讓老師配合改變給孩子的態度,對于被孤立的膽小的孩子,可以請老師通過多肯定孩子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并讓孩子更容易獲得其他同學的認可。
7、接受教訓,讓孩子智慧成長。
經過這一次的風波,孩子知道了“被孤立”的感受,家長應當視為一次“化育”實習課,讓孩子從中學到應該習得的優良品質,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孩子學著智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