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覺得小學生什么都不懂,也沒什么壓力,只要孩子專心學習就行了,沒有必要和孩子多交流。實際上小學的心理問題并不比大人少,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視。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會產生沮喪的情緒,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如何消除小學生的自卑?
一、要找準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小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長管教過嚴,動輒打罵或者態度冷漠,致使孩子形成恐懼心理,膽小怕事;有的是學習
成績不好,活動能力弱,受老師和同學冷遇,久而久之導致自卑;有的是本身有生理缺陷,如身體殘疾,長相難看、嚴重口吃等,感到羞于見人,以致產生自卑心理。找準了原因,家長就可以"對癥下藥",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了。
父母要尊重、關心、愛護孩子,要有節制地對待孩子。不嚴厲;贊賞和鼓勵孩子,不譏諷,更不能打罵;對有身體缺陷的兒童,要對其進行正確的認識,給予更多的關心。兒童的積極和自信與其所處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一個成天充滿笑聲的家庭能幫助孩子養成開朗的個性。在天氣好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去透透氣,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有風,或者是下雨,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美味的食物,給你的家人講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或者是一個很有趣的玩笑。
三、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教育孩子相信自己。挖掘和發揮自己的長處,要教育孩子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不要去羨慕別人的長處。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同別人的長處比,要勇于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陷。要盡力發揮自己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短處。要抬起頭來做人,大大方方做事,快快樂樂生活。
四、要創造鍛練孩子的機會
家長不要包攬孩子的一切。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如果家長生怕孩子闖鍋,什么都包下來,久而久之,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霜雨雪的考驗,缺乏自理能力,一碰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形成自卑心理。
五、要加強和學校的聯系
家長要主動與學校的老師聯系,交流孩子的情況,爭取老師的配合。比如:請老師在課堂上多向孩子提問,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孩子在集體中受到鍛煉,就能提高能力,克服自卑,增強信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