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一門課程,讓孩子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不以孩子為中心、延遲滿足、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只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越強,才不會在失敗面前輸不起,只有失敗了,才能更快地爬起來。任何人都會有面對挫折的時候,那么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要怎么鼓勵?
一、培養孩子不屈不撓的勇氣
讓孩子知曉,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生活中總會有風風雨雨,經歷挫折在所難免,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和挫折,就失去了斗志。要坦然面對挫折,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增強百折不屈的勇氣,方能激發成功的潛力。家長要有意識地把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試一次,同時要教育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二、培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
面對挫折,父母首先要引導孩子勇敢面對。如果有什么問題,家長一定要保持鎮定,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給他們一個成長的機會,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些提示和建議,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不至于像現在這樣脆弱。父母愛孩子,也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抗挫折感。
三、培養孩子保持自信的心理
孩子
成績不理想或工作不順利,家長不能埋怨孩子,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告訴他們沒有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攀登不了的高峰,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懂得給自己加油助威,讓孩子感受到戰勝挫折的快樂,繼而越戰越勇。心理上要鼓勵孩子自信,讓孩子學會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小挫折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因為以后的生活都是孩子獨自面對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四、教孩子戰勝困難的方法
方法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要會教孩子,在困難面前,先在心里對自己說:是的,我遇到困難了,我著急,它也不會發生改變,自己反而會心情不好。我不害怕它,向父母、老師、朋友請教,看看他們有什么好辦法。也可以自己多嘗試幾次不同的方法,會有什么結果。
五、讓孩子參與到社會活動中
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作為家長,不要在孩子大學畢業了再探索社會,已經浪費了大把的時間了,適當的參與暑假工,寒假工,這些可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讓他明白學習可以很好的適應和選擇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