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就畏難退縮最后只會一事無成,家長需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變得更加勇敢,從而鍛煉他們的抗壓能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在平時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教育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地面對困難。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怎么辦?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為孩子樹立戰勝困難的榜樣
平時,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勇往直前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為榜樣。家長也要起到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做到不怕困難,在挫折面前勇敢面對,這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
兒童的能力也會影響到他們對待問題的態度。缺乏能力的兒童,面對困難時,常常會手足無措,會因挫折而灰心喪氣;而有才能的兒童,則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容易受到挫折,在受到挫折時,能夠從其它方面主動尋找克服困難的辦法。所以,家長平時要注意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當孩子面對問題時,父母不應越俎代庖,事事替孩子作決定、拿主意,而應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后由孩子自己來作決定并加以實施。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種事情來豐富經驗,從中獲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父母不能為子女創造任何需要都能輕松滿足的生存環境,更不能阻止他們接受艱難與挫折的鍛煉,要刻意地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創造一個艱苦的環境和環境。比如,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適當地參與家務勞動、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野營、夏令營等活動,還可以讓孩子到農村、企業、軍營等條件艱苦的地方去體驗生活。
多方面調整期望值
父母要對子女做出一個客觀的評估,給他們合理的預期,鼓勵他們朝著正確的發展目標前進。父母忽視子女的年齡、特征,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從而導致他們不能正視失敗。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產生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當然,如果家長總是貶低孩子,挑孩子的毛病,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在困難面前選擇逃避以免受挫。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會增加孩子遭遇挫折的幾率。而適當的期望值,可以讓幼兒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估,同時也要讓幼兒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適當的預測。兒童應該根據現實情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以便在遇到挫折時能夠冷靜客觀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