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孩子
厭學不正常,大學四年的時光非常寶貴,不能在荒廢中度過,更不能讓
厭學情緒滋長。很多孩子在上大學前,都在為考上好的大學而努力,但到了大學后,許多人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感到茫然,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差。所以他們就不再努力,等到畢業后,面對著畢業和就業的窘境,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懊悔。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家長能做些什么呢?
大一孩子厭學家長怎么開導
1、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力是促使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多種動力的驅動下,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沒有動力或壞的動力,就不會有任何的學習行為。在進行激勵的時候,可以采用內部動機開啟和外部動機誘導兩種方式,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激勵,加強對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的加強,讓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知得到提升。動機的發展要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發展感、爭取社會地位感來推動,要靠期望、競爭、評價來保證,其中遠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觀、價值觀)則起決定作用。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讓厭學的學生對自己的價值有一個再的認知,從而建立起一個好的自我意識,這是把厭學轉化為樂學的一個關鍵環節。要仔細觀察,發現厭學學生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積極地給予肯定,并持續地加強,讓他在對比中接受自己,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的學生評價必須是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心理。
3、強化成功體驗,樹立自信。成功是一種正面的加強,它會不斷地帶給學生令人愉悅的激勵,幫助他們更好的去學習。(1)、創設成功機會;(2)、降低學習目標;(3)、幫助學生確立自我參照標準,促使學生從自身變化中認同自己的成功;(4)、及時獎勵,使學生心理獲得積極的滿足感與自豪感。
4、提高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一個人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環境和實踐中逐步產生和培養發展起來的。知識積累多了,興趣也就會隨之而來。同時在學習中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律,也是提高學習
成績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5、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正確估價孩子的實力。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不給孩子規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注意查找問題,不遷就,有情況馬上找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家長們應該注意的是更多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與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面對大學生厭學的問題,家長更應該理性看待,不要過早的放棄。
近幾年大學生厭學情況越來越普遍,自由散漫成了大學生活的底色,對此家長一定要重視采取正確的心理疏導方式,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希望以上幾個方法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