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青春期的表現是張揚又叛逆,有的孩子則是變得越來越沉默。沉默比叛逆更需要父母的關心,需要父母多傾聽,去發現孩子內心的不對勁,否則孩子的情緒無處發泄,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沉默的孩子很容易把心中的苦悶憋在心里,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的理解和關心他們,他們就會鉆牛角尖。青春期孩子變得很沉默怎么辦?
要理解并接納孩子的變化。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是他始料未及的,很難控制的。比如讓孩子發泄不滿,滿足他的獨處需要,給他充分的機會,傾聽他的思想,特別要注意,不要因為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而驚慌失措,更不要對他進行辱罵和責備。如果不能很好的和孩子交流,就會導致孩子的“癥狀”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從而導致更大的問題。
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因此,父母再也不能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的所有一切都有自己來決定。相反,父母要尊重孩子,把他當作是一個能動的權利主體,并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給孩子。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研究表明:那些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氣氛與和諧的母子關系。因此,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正確引導并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重要因素,也是能更好發揮父母對孩子引導作用的重要途徑。當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不是說,任由孩子的發展,尊重和放任是不等同的。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但充分表明自己的態度。在沖突中,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屈服,也不能強迫他們屈服,相反,他們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表達自己的立場,解釋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孩子們可能不會聽從,但是,他們的父母,絕對不會放棄。聽不聽是自己的事,要不要說,那是自己的事。家長們應該相信,雖然在那個時候,他們并不會立刻改變他們的想法,但是他們的意見,在他們看來,就像他們沒有聽到一樣,在他們自己做出決定的時候,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他們的意見。因此,作為一個好的朋友,家長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