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規則感不是很強,經常會產生不想去學校的想法。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們要么催促,要么嘮叨,但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的
厭學思想發生轉變。家長要幫助孩子強化規則意識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習慣。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一年級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最好的方法
1、給孩子做心理疏導
父母要做好心理疏導,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能在幼兒園里成天玩耍。在學習上,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他們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在開學前,家長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共同制定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孩子明確學習方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2、堅持陪伴
每天由孩子最喜歡的人送他上下學,并在校門口多鼓勵孩子,讓他有一個學習的好心情。孩子放學回家后,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業,給孩子講勵志故事。
3、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且必須按照學校規定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教學生活,還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從而獲得老師的夸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4、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有些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后,在學習上,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和其他同學拉開了差距,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只需要鼓勵和肯定孩子,孩子就會恢復自信,變得更加優秀。同時,家長也可以借此機會,幫助孩子學習和培養成長型思維,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努力,來增長知識,掌握技能,在不斷的學習與提高中,克服自我的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我價值。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進步都會日積月累,孩子一定會克服自卑的心理,逐漸變得自信起來。
5、多帶孩子出去玩
在課余或周末,父母要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讓他們明白,到了小學以后,不僅要讀書,還要下課。如果孩子的功課太多,他的父母就會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他的字寫的不好,或者對一些知識不熟悉,那也無所謂,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學業一日千里,而是要保持對學業的熱情,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分數。
6、耐心地輔導孩子學習
一年級的孩子之所以出現不想上學的念頭,很多時候是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學習自信心受到打擊,進而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家長要耐心地輔導孩子學習,幫助孩子重拾自信,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