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陳,當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光高三就送了十幾屆。
6月8號那天高考結束后,我問他:“今年你班里能出幾個清華北大?”
老陳晃著兩根手指頭,笑著說:“至少兩個!”
我調侃說:“這么自信?是不是搭眼一瞧,就知道誰能考上清華北大呀?”
老陳笑道:
“其實這些能考上好大學的孩子,確實是有點聰明,但如果僅僅是靠這點聰明,也到不了現在的水平。
他們在生活習慣、學習方法上,一般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甚至連對學習的看法都跟一般學生完全不同!你不服不行。”
下面是老陳班里一個考上清華的男孩給學弟學妹們做的分享,我自己看完都覺得受益匪淺。
如果您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學,那更該看看,因為很多重要的習慣和心態,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字跡
一手爛字,很可能讓孩子無緣重點高中,更別提好大學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在普及“電子閱卷”,高考、中考都是這樣,有的地方甚至小升初考試都開始施行了。但是別以為“電子閱卷”對書寫的要求就降低了,相反,要求更嚴了。
如果孩子從小就寫字不規范、下筆力道也沒練好,那他的答題卡通過掃描儀掃進電腦時,幾乎就是一團模糊。
閱卷老師連看都看不清,咋給你分?
所以,從小就好好練字吧,一手漂亮、規范的書寫不僅僅能讓卷面整潔,還能一定程度上加快書寫速度,讓你在中考、高考這樣書寫量極大的考試中取得優勢,不至于答不完。
拖延
成績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癥!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對不會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絕對不會先寫作業。
拖延癥的壞處在于,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不但學習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會變得磨磨蹭蹭。
那么,孩子的拖延癥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的一句話: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后,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媽媽”。
其實,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比如疊被子、收拾書包、整理房間。當家長過度代勞的時候,孩子做事就沒那么積極了。
所以說,改變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適當對孩子“狠”一點,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時間
總有學生問:“既然上了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還要拼了命考大學?早點進入社會磨煉多好?”
沒錯,上了大學也會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還不如搬磚的農民工掙得多。這說明了什么呢?大學沒用嗎?
錯!這只能說明:你高中不好好學,考了個不入流的大學!然后大學又不好好學,整天混日子!
再好的大學,不好好學習也會變成渣子;再差的大學,努努力也能找到體面工作。
不要埋怨父母沒權勢,也不要埋怨社會太黑暗,明明就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
粗心
身邊經常有同學考完試后說:“我竟然忘了這個知識點,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嗎?
不,他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基礎不扎實而已。所謂的“粗心”“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
高考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數學選擇題就是5分,你要是隨便粗心兩下子,10分就沒了,在全省的排名就可能落后好幾千!這時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還有啥用?
起跑線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其實就是精明的商人設計的謊言。
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馬拉松上沒有什么搶跑一說,因為根本沒什么用,前半段過度消耗體力,反而會影響后面發揮。
我上小學的時候,班里那個第一名到了初中就跟不上節奏了,原來
成績平平的同學反而趕了上來;后來到了高中,初中時的第一名又跟不上節奏了,其他同學又慢慢趕了上來……
你看,誰都沒辦法一勞永逸,要想趕在前面就得不斷努力才行;另一方面,只要你想努力,什么時候都不晚,說不定哪次考試你就“超車”了。
未來
總有學生問:“既然上了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還要拼了命考大學?早點進入社會磨煉多好?”
沒錯,上了大學也會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還不如搬磚的農民工掙得多。這說明了什么呢?大學沒用嗎?
錯!這只能說明:你高中不好好學,考了個不入流的大學!然后大學又不好好學,整天混日子!
再好的大學,不好好學習也會變成渣子;再差的大學,努努力也能找到體面工作。
不要埋怨父母沒權勢,也不要埋怨社會太黑暗,明明就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
競爭
我雖然也勉強考上了清華,但是等大學報到之后才發現,我在班里都快墊底了。班里成績最好的那個男孩,每天都早早起來,嗷嗷背英語。
跟身邊這群牛人待久了我才意識到,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競爭者比你聰明,而是人家既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
所以,咱又有啥資本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