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些家長,一旦孩子做了錯事,不聽話,就會失控,對著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很可能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烙印,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很多家長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情緒上頭還是忍不住去打罵孩子。其實在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也會更愿意聽你的話。那么家長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打罵孩子?
1、正視發脾氣這件事
發泄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是大人也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想控制住脾氣,首先要正視它,與壞情緒和解,冷靜地處理孩子的錯誤,不要用孩子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然后用負面情緒去傷害孩子。承認每個人都會發脾氣,而不是一味壓抑它——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積壓在心里的煩悶,如果不加引導,總會找個出口暴發出來。所以承認它的存在,是讓情緒穩定的第一步。
2、直接告訴孩子心情不好,讓他自己先玩一會兒
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是神,父母也會傷心、郁悶、流淚,這不丟人,早點讓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就能早一點知道人生百味,也更容易有同理心。
3、情緒穩定后,一定主動表示對孩子的親近
這一點很重要,否則孩子們根本無法判斷父母的情緒是否與自己有關。如果兩個人之間的爭執與孩子有關,那么就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們去糾正;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不良情緒,那就跟他們說清楚:父母吵架,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孩子老生活在忐忑中,長大以后會畏手畏腳、小心翼翼,做什么都看別人臉色。
4、如果無端對孩子發脾氣,一定要道歉
孩子雖小,但也渴望被平等對待。當他們犯錯,我們往往要求他們道歉,而當我們做錯,也應該大大方方給孩子道歉。對于大人的錯誤,孩子特別容易原諒。而大人的這種坦然和擔當,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敢做敢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