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同學鬧矛盾家長應該怎樣開導?小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齡人交流,有自己的朋友需要維系。人際關系是從小就要修煉的一門課題,當孩子和小伙伴發生矛盾時小朋友們也許不會向大人一樣圓滑但是也有自己的解決方式,家長可以放手嘗試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如果遇到孩子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的,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一、不偏袒
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而不是偏袒某個孩子。
比如小寶因為和大寶搶玩具,大寶不給,就動手打人。
這時,你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讓孩子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媽媽這樣引導:你和哥哥打架,兩個人都不開心。你可以想一個辦法,讓兩個人都開心,然后拿回玩具。
二、不逃避
孩子被欺負了,也不敢爭執,哭著找你,你會不會說:算了,惹不起,咱躲得起?
可是時間久了,孩子就被貼上了這些標簽:懦弱、膽小、冷漠、
焦慮。
孩子發生沖突時,被欺負了,你不能讓孩子逃避。
首先要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被打,然后再與孩子討論,下次被欺負時,要怎么對付他。
比如他再打你時,抓著他,然后喊老師或爸爸媽媽來幫忙;如果你抓不住他,那你趕快逃跑。
三、教會孩子獨立思考
遇到孩子發生沖突時,我們不能著急,要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會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教他思考什么。
比如小寶和大寶打架了,你可以讓他們面壁思過,思考為什么打架?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
當然這些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不是你告訴他的。
當孩子想出的辦法能夠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也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我們要做的,不是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你的想法不是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