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專心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盡管他們經常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但他們卻堅持不改,這讓大人們很是頭疼。這歸根到底是因為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不強。在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陪伴,讓自己成為一個學習型的家長,在學習的道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培養孩子正常的學習心態
第一、學習態度:想要學習
成績好,必須要好一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孩子自己愿意學,比壓著學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家長暫時拋開成績,放平心態,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弄清楚孩子學習成績差是因為學習態度的問題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
第二,培養學習興趣:如果孩子學習態度存在問題,一定要重視并解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興趣,自然會主動去學習,永遠不要忽視孩子的內驅力。
第三、樹立自信心:不要把成績作為評判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如果因為成績差而一味地去責怪孩子,必然造成孩子自卑的性格,覺得自己天生笨,肯定學不好。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
1、課前預習:做好課前預習可以提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在上課時能從容地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能流暢地回答老師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
2、專心聽講: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記好筆記,問課堂40分鐘要質量。只有上課認真了,聽明白了老師講的內容,才能學的扎實;
3、課后復習:世界上過目不忘的天才極少。所以上完課后,把老師講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根據筆記復習重點知識。再加上配套的練習鞏固。
掌握以上的方法,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欲望就會越來越強,成功的經驗也會越來越多,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當孩子們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后,他就不會覺得學習很難了,學習成績也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