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成年人也會有想要逃避和放棄的時候,所以初中生逃避上學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家長在這個時候更要多觀察孩子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目前的困境,明智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不是縱容孩子逃避現實。
初中生總想請假逃避上學怎么辦?
孩子總想請假逃避上學是典型的回避行為。常見的原因有:學習
成績欠佳、學習厭倦;與同學發生沖突,不知道如何解決;與某位老師的緊張關系;不愿意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以上所有情況都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當壓力難以承受時,孩子會開啟自我保護機制,開始回避自己無法面對或無法承受的情況。孩子“裝病”不去上學,而不是直接拒絕,說明孩子心里明白不去上學的決定是不可取的。從這點來看,情況還不算太糟,只要家長細心引導,就能解決。
1、找原因傾聽孩子的說法
家長不要認為孩子經常請假就是在撒謊不愿意上學,首先應該讓孩子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完全地表達出來。家長不要打斷,只要聆聽,并且適時共情,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關懷,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家長要對孩子逃避上學的原因有清楚的了解,也許是課程太難了,或者同學相處不好了這類的問題,針對相應的問題和孩子開導。孩子既然有了不想上學的心理,家長就可以讓孩子休息一天,和孩子將這個問題進行深度地談論。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已經和學校請好假了,今天可以在家好好休息,好好放輕松,不要擔心學校的事。
其次,如果孩子只是因為課程太難,那么父母就可以幫助孩子把難點梳理出來,有耐心的向孩子解答說明,如果是父母解答不了的,可以請求他人的幫助。最后,父母要告訴孩子,學生們去上學也許不會每天都有開心的事,但是可以在一天的校園生活中慢慢把這些事情消化掉,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上學。
2、關注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初中生逃避上學這種行為會非常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當家長發現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開始排斥時,可以跟孩子冷靜分析過早進入社會的弊端,一起暢想孩子未來的人生規劃,用美好的理想和人生目標引導孩子正確客觀的看待讀書這件事。
厭學是一種情緒,一種心理狀態,可以短暫也可以長期。孩子討厭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都是指消極的對待學習態度,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而就會開始拒絕上學。
厭學的現象在初中生的群體中非常普遍,這些孩子不僅是學業上倦怠,還會思維極端,大多數還會和家長的關系比較緊張,所以當孩子裝病不想上學時,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觀察孩子更深層的心理變化。
4、正確認識孩子遇到的困難
對于有情緒問題的孩子來說,不去學校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家長應該及時抓住這一信號,思考孩子為什么厭學。假設最糟糕的情況,孩子厭學輟學,甚至休學在家,閉門不出,家長完全有理由相信孩子遇到了重大的困難,孩子的心理出了問題。既然孩子遇到了困難,那么他就應該待在家里好好調整,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學校,更不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