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障礙適應障礙是指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常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變化等,但并不出現精神病性癥狀。其主要特征是情緒高漲或情緒低落,并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異常。當孩子因為適應障礙不愿上學時,孩子自身也處于痛苦之中,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多陪伴孩子。家長要注意了解孩子的自我感受,觀察孩子是否存在一些行為障礙,及時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或必要的藥物治療。
孩子有適應障礙不上學怎么辦?
1、調節生物鐘
假期里,很多學生因為觀看電視劇、玩網絡游戲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鐘錯亂,影響生活規律的形成。這個時候應該調整好生物鐘,從現在開始準時睡覺,早睡早起。
2、轉移注意力
開學之后,學生對玩手機和玩游戲往往還是意猶未盡,家長要以樂觀的態度、正確的方法、鼓勵的話語,正面引導孩子收心,讓孩子對新學期充滿期待和信心。
3、鼓勵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可以制定家庭計劃和學習計劃,購買一些書籍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人文素養。
4、讓孩子放松成長
突如其來的緊張情緒和作業可能會使孩子暴躁不安,一不小心
厭學情緒暴漲,所以不如在課業還不重的周末帶孩子做點有意義的,諸如鍛煉、有趣的親子活動等。
5、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地事情,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要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嘗試他想做的事情。就如早上在幼兒園教室放書包的環節,很多家長都很擔心孩子會放不好,家長都想幫孩子放。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懂得開動腦筋,理解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6、從小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家長要爭取空余時間,帶孩子在小區、公園、或者大自然里,讓孩子多認識不熟悉的人,多看看大自然的自然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和多變的季候。所謂見得多的孩子,總能夠做到云淡風輕地面對未來的挫折和困境。有條件的家長,更應該帶孩子到遠的地方旅游,體驗不同地方的風情民俗,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