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親子關系的畫風突然變得可怕了:
某爸沒收孩子的手機,孩子憤而跳樓;
某男生和母親一言不合,拉開車門跑出去跳橋自殺;
某媽,因陪孩子寫作業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后選擇了出家,法號“慧解”......
父母越想制住孩子,吼叫、打罵、指責,就越會引發孩子的叛逆行為;而孩子的叛逆行為又反過來刺激父母的情緒更加失控。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首要任務就是避其鋒芒、搞好關系,嚴禁任何一方出現跳樓、出家等等極端情況。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4種和孩子搞好關系的策略。
01
投其所好
兒子最近特別愛上學,因為雖然上學回家都有人逼他學習,但上學畢竟還有人陪他打籃球,不像家里老母只會虎視眈眈。
能怎么辦呢,雖然我認為他分配給籃球的時間已經太多了,但也只能時不時和他討論一下籃球。只有說這個他才滔滔不絕、眼里有光,一點不叛逆。
趁著他高興我好歹還能聽到點心里話,搞不好還能夾帶私貨。有一次我倆談著談著籃球,竟然無縫對接到物理,討論上加速度了!
不能整天苦大仇深地聊學習,也帶他去看喜歡的電影、聽他最愛的歌曲、吃他喜歡的館子;如果有可能,讓他指定地方去旅行,多參與他們的活動。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這十幾年,最重要的就是通過關愛幫助孩子發展出健全的人格,這決定了他離開你身邊后有沒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再優秀的孩子如果整天不快樂,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優秀又有什么意義呢?
家庭教育出問題,多數是關系的原因,只要搞定了關系,就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02
談論重要的話題
有什么重要的話題想談,最好趁孩子高興,自然地提出來,不要把氣氛搞得那么緊張。
如果想正式地談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把時間盡量控制在五分鐘之內,青少年沒耐心應對長篇大論和大道理。
你可以和孩子談的問題其實有很多。
問他對未來職業的打算;
聊聊對社會事件的看法;
討論共同看過的電影和紀錄片;
鼓勵他們閱讀有關自我發展的書籍,把有同情心的人作為榜樣;
討論杰出人士的成敗、孩子欽佩他的原因;
甚至告訴他家庭面臨的困難;
......
這些都是讓他們學會批判性思維和承擔責任的開始,但是,重要的問題絕不能一遍一遍說,也不要過度渲染苦難和擔憂。
一旦嘮叨,效果就會降為0,甚至是負數,他們會自動屏蔽的。
要保持新鮮感,一擊而中,讓他們聽到以后心臟一顫:是哦,這個事情我怎么沒想到呢?然后不自覺地陷入深思。
03
贊揚要大聲說出來
青春期的小孩特別敏感,我明顯感覺到批評孩子要特別小心。
還是多上“彩虹屁”保險。
啊,兒子你怎么這么厲害,才幾天就練出了肱二頭肌!你身材太好了,再練練就超過彭于晏啦!
哇,你太能堅持打籃球了,我要向你學習多運動!
兒子你的審美最厲害,你幫我挑的衣服別人都說好看!
......
不僅私下要夸,還要當著別人的面夸,各種以他為榮,千萬別再用傳統父母總是喜歡自謙那一套,當著他的面貶低他、夸別人家的孩子。
就夸自個家的,不要客氣!
最高級的鼓勵是表達你對他們發自內心的信任。
04
當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
父母不是全能的,難免會出錯、有做不到的。問題是,很多父母有了弱點卻不愿意承認,反而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人和人最缺的是真誠,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如此,因為彼此的顧忌都很多,孩子怕你評判,怕被看透;你怕失去威信,不被尊重。
但是很多時候,老老實實地認錯,認認真真地改正,這是唯一被尊重和有效的辦法。
只要能真誠溝通、彼此尊重,父母和孩子很少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做父母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但只要內心的小太陽持續發光發熱,你散發的溫暖一定不會浪費。